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明显上升。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3月1日0时至3月31日24时,全国报告百日咳27078例,是2023年同期的32倍。
4月23日,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肺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唐明杰介绍,从门诊情况来看,接诊的咳嗽患者确实比前期有所增多,有的患者被确诊为百日咳,百日咳检查又被该院列入常规检查。
感染以儿童为主,老年人也较多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果不加干预,持续时间会长达2—3个月时间,所以被称为百日咳。
百日咳病程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卡他期表现与普通感冒类似,主要为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痉咳期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痉挛,症状与普通感冒有较大区别,痉咳期标志性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即一连串严重剧烈的咳嗽,还常常伴有呕吐,在痉挛性咳嗽后伴有深长吸气,发出类似犬吠一样的声音,咳嗽后没有任何症状。
唐明杰介绍,百日咳并不是儿童的专属疾病,认为青少年和成人对其“免疫”其实是一种误解。目前确诊的百日咳患者中,以儿童为主,老年人也较多,其中不乏危重病例。
68岁的罗建化(化名)就因剧烈咳嗽引发晕厥,常规止咳药物对其没有效果,不得不长期卧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检查,罗建化被确诊为百日咳。因患者症状严重,唐明杰建议其住院治疗。目前,该患者已明显好转。
唐明杰表示,感染百日咳后,一般予以抗感染治疗为主。
建议出现剧烈咳嗽的患者,尽早就医
唐明杰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百日咳对3月龄以下、还没到接种百日咳疫苗年龄的婴儿危害较大。该年龄段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窒息或紫绀,不一定有典型的咳嗽表现,易被漏诊或误诊,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唐明杰介绍,百日咳的初期症状并不典型,非医学人士很难判断,因此在不明确是否感染百日咳时,出现剧烈咳嗽,且咳嗽时憋气明显等症状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以明确病因。
对于成人而言,如有咳嗽性晕厥、咳血、胸痛,尤其是服用常规止咳药物后效果不好的,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其他病症。
唐明杰提醒,在传染病学领域,常用R0值(基本传染数)来评估疾病的传染性,粗略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得病,可以传染给多少个人”。百日咳杆菌的R0值为12~17,与很多家长闻之色变的麻疹病毒(R0值12~18)不相上下,市民一定要重视。
接种百日咳疫苗是最有效防控措施
“百日咳疫苗不是永久免疫,通常疫苗接种3年至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需定期加强。”唐明杰表示,接种疫苗是防控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
此外,唐明杰建议,预防百日咳重在维持并提高身体免疫力,市民应注意在季节变化时合理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手卫生、居室通风,在传染性病原体较多的环境里注意清洗鼻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内热加重招致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