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常德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3-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8月15日
常德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3-2020年)
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和《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湘政办发〔2011〕40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粮食、棉麻、畜禽、竹木、油料、果蔬、水产品、茶叶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为主,特色农产品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2012年常德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26%;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吸纳就业人员11万人,已成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品牌经济基础较好,有中国驰名商标18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共9件,上市企业3家。 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精深加工发展缓慢;三是名品名牌号召力不强,市场拓展能力较差;四是社会化服务不完善,专业协会、专业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
201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等宏观经济政策将加速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市场对农产品加工品需求将更加旺盛,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将更加强劲,振兴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逼人,必须采取过硬措施,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突出发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培育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构建体系完整、联系紧密的重点产业链,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我市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强市。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适应消费升级要求,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农产品加工。
比较优势原则。依托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原则。强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育,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产业化经营原则。着力构建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绿色安全理念,注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三)规划目标
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到2020年,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打造四个“双百亿”工程,即力争粮食、棉麻、畜禽、竹木四个产业加工销售收入均突破200亿元。
龙头企业快速壮大。到2020年,培育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50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80家以上。实施“1531”工程,即到2020年,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0家。
名品名牌不断增加。到2020年,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件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产品均达到200件以上,培育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
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到2020年,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达到500家以上,领办中介服务组织达到100家以上,力争60%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三、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粮食、棉麻、畜禽、竹木、油料、果蔬、水产品和茶叶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
(一)粮食加工。围绕湘米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稻精深加工,扩大优质精米、有机米、营养糙米和功能性大米加工份额,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研发新型大米食品,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将大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作为粮食精深加工的主攻方向,加大对谷壳、碎米、米糠和米胚等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面类、粉类、酒类的生产规模和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稻米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大米加工量大、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粮食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粮食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粮食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二)棉麻加工。以棉花、苎麻加工为重点,搞好棉麻加工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需求的有效衔接,加快棉纺产业升级改造,加大麻类技术攻关力度,突出打造棉麻高端产品。重点支持湖南云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广源麻业有限公司等棉麻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棉麻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三)畜禽加工。以发展生猪、家禽规模养殖为基础,以提高机械化屠宰和精深加工水平为重点,促进肉制品熟食加工,加大对动物油脂、皮毛、筋骨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开发制革、化工、医药保健等功能,拓宽产业增值空间,加快传统畜禽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工业化生产,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支持常德惠生肉类制品有限公司、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畜禽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畜禽肉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畜禽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四)竹木加工。加快速生林、混交林基地建设,把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放在突出地位,注重竹木加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突出品质建设,生产低污染高品质竹木地板、梳篦、家具。加强技术研发,大力开展木质素、竹纤维利用等技术攻关,发展精深加工。重点支持常德荣星家具有限公司等竹木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竹木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五)油料加工。以油茶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低产油茶林改造,提高油茶产量。大力推广早熟“双低”油菜种植,提高油菜产量。开发提升冷榨、挤压膨化、油脂精炼技术,扩大精制油和专用油比重,扩大高端食用油市场占有率,打造油料加工强市。提高饼粕、油脚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开发植物蛋白、茶皂素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支持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湖南丰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油料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油料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六)果蔬加工。突出抓好柑橘等特色水果的深加工,在发展水果罐头的同时,加快发展浓缩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以绿色有机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速冻、鲜切、脱水蔬菜配送等净菜产业。重点支持常德市汇美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盛节节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果蔬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果蔬综合加工率和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果蔬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七)水产品加工。以淡水鱼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速冻鱼片、风味鱼制品、冷冻鲜鱼制品加工,开发鱼类蛋白质、活性肽、调味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兄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养殖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具有现代化加工水平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水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八)茶叶加工。以品牌整合为重点,突出做大做强“石门银峰”、“桃源大叶茶”和“澧县太青”等品牌,提升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对传统制茶业的升级改造,增加名优茶、有机茶产量,丰富茶产业文化内涵,扩大高端茶叶消费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发藤茶、茶酒系列产品,利用高新技术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等茶叶功效成分,促进茶加工业发展,提高茶叶加工附加值。大力发展茶叶包装、茶具等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支持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茶叶加工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四、主要任务
围绕原料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和品牌创建、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主要环节,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
(一)重点建设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加快建设优质水稻、棉花、油茶、蔬菜、茶叶、葡萄、柑橘、家禽、生猪、水产品等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制定和完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推动种养环节生产技术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认定,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比重。规范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原料基地建设模式,支持龙头企业领办和参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原料基地,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力争到2020年,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基地100个以上,优质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扶优、扶大、扶强,重点在粮油、棉麻、水果、蔬菜、茶叶、牲畜、家禽、水产品、林纸、烟草等十大优势产业上,培植一批十亿企业,百亿产业,打造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龙头企业。
(三)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工作。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增加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中长期贷款;鼓励和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与担保、再保险机构多方合作,建立政企银联动协调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大力培育后备上市企业,加大对上市重点培育企业支持力度。
(四)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领军企业配套产业,完善农产品加工园区扶持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完善现有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区准确定位,加快形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产业优势突出、集群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加快建设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常德家具产业园、德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3个100亿产业园,支持打造“一县一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振兴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加快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机构,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完善和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品牌宣传。加大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依托我市稻米、茶叶、柑橘、生猪等优势资源和现有品牌,打造全国一流的湘米品牌、肉类品牌、茶叶品牌和柑橘果品品牌等。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名牌产品,不断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着力创建名品名牌,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增收作用突出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对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奖励。对新上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常政发〔2010〕10号)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亿元的,按《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1115”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常委〔2013〕6号)有关规定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