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现将《2015年常德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4日
2015年常德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省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和省绩效评估政务公开的内容,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不断提升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促进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
(一)统一职能职责。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将政务公开工作列为本地本单位的基本职能职责,实行政务公开工作区县市由政府办统抓,部门由办公室统管,形成全市上下对口统一的模式,充分发挥办公室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二)巩固“六有”标准。按照《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常政办函〔2011〕56号)精神,要认真将“六有”标准落实到位,保证各级各单位从公开的机构设置、人员队伍、经费保障、制度建设、公开的形式和内容有统一的标准。(责任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三)培育示范单位。按照《常德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市级政务公开示范单位创建的通知》(常政公开办函〔2014〕2号)规定的标准,在总结去年市级政务公开示范单位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发挥示范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各区县市要出台标准,积极培育不同类型的政务公开示范单位。(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全面、及时、准确地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修订完善和更新工作,方便信息查阅。要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26号)要求,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各级各部门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和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提案办理复文,要摘要公开或全文公开,并适当公开本单位办理建议提案总体情况、建议提案吸收采纳和跟踪落实情况、有关工作动态等内容。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运用,及时在本单位网站和常德政府网发布本单位上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责任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二)抓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继续重点推进行政审批、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要细化公开内容,落实公开措施,及时公开相关信息。(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市电子政务办、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食药监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安监局等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三)规范依申请公开。完善政府信息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和答复程序,认真办理每件申请并保存好办理的有关记录。对常德政府网依申请公开件,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在网上查阅和办理。要拓展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方式,畅通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平台、政务服务窗口等受理渠道,方便群众提出申请。对涉及多个地方或部门的依申请事项要加强沟通协调,尽快明确答复主体。同一信息多人申请公开的,如有必要让社会广泛知晓,应及时纳入主动公开范围。(责任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四)回应社会期盼关切。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要民生事项,加大政策解读工作力度,对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建立完善决策、发布、解读和回应社会关切的系列工作机制,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要切实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完善新闻发言人工作流程,建立重要政府信息和热点问题定期有序发布机制,使政府信息发布成为制度性安排。(责任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三、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执行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探索行政会议公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政风行风监督员、市民群众代表列席重要会议。(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法制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二)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内部相对集中。按照政府机构改革总体安排,对进驻市政务中心的窗口单位行政审批职能进行重新确认,对大厅窗口布局进行规划调整,进一步理顺内部审批流程,强化窗口职能,落实“两集中三到位”。进一步加强对前置审批中介服务的规范管理,启动中介服务信息平台、中介机构集中服务区建设和国土、房管、规划“三测合一”等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务中心、市委编办、市法制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三)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应用。抓好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应用,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网上公开、网上监察的力度。解决好系统数据对接问题和市、县两级同步应用问题,不断提高系统直接应用率。(责任单位:市政务中心、市优化办、市电子政务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四)公布四张“清单”。制定并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各级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住、管好。收集整理国家、省、市服务农业农村、企业发展、投资创业和民生民利的相关政策,编辑政策清单手册,发放给干部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干部熟悉政策,更好地规范行政行为、服务经济发展和为民办事。(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委编办、市法制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四、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一)提高办事透明度。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简便易行、方便群众、利于监督”的原则,做到办事依据、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事项公开,不断增加办事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直公共企事业单位)
(二)加强办事公开行业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加强对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建立起整个行业办事公开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五、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一)加强市、县两级政务中心建设。市、县两级政务中心要建成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投诉、信息公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同时,县级政务中心硬件条件达到要求的区县市,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政务公开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县级政务中心硬件条件未达到要求的区县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启动新的政务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政务中心、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二)加强乡镇(街道)政务中心建设。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要向大厅式转变,逐步实现全覆盖。同时,对已建成的,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提升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政务中心、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三)加强村级服务中心建设。结合全市完美社区建设,搞好社区工作站的建设。结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鼓励从实际出发,建好村级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农业委、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四)强化网站公开功能。开展政府网站普查工作,加强整改,有效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及其子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各级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科学合理设置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和子栏目,做好日常维护和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发布。常德政府网要做好改版升级,实现政府信息互联互通,优化政务公开栏目,增强网站的检索功能,方便群众查找;继续办好常德论坛、嘉宾访谈等政民互动栏目,及时回复市民留言、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责任单位:市电子政务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五)强化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政府公报等传统媒体公布信息的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责任单位:市电子政务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六)做好来电来访答疑解惑。按照“一城一平台”的要求,加强政府热线电话的整合管理,确保热线电话有人接听、答复公众询问准确到位。搞好来信来访接待,对群众诉求做好耐心解释答复和沟通疏导。(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信访局、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五、强化政务公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行政首长是政务公开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亲自调度抓落实,定期研究和帮助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问题,做到工作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责任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二)加强督导检查。在加强日常指导检查督促的同时,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市政务公开全面督查活动。(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三)强化绩效考核。完成省绩效评估政务公开相关指标任务,做好对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市直单位政务公开绩效考核和政务公开评先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
(四)加强培训交流。及时报送政务公开工作信息,加大在省政务公开工作简报和相关新闻媒体上推介常德政务公开工作经验的力度。组织一次政务公开示范单位现场交流会,采取以会代训方式,提升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和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