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阅读次数:
字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0〕2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3〕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2:1;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24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3.4:1,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  

  二、做大优势产业。编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着力推进粮食、棉麻、畜禽、油料、水产品、果蔬、竹木和茶叶等优势产业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一批百亿产业。  

  (一)推进粮食精深加工,积极研发新型大米食品,加快主食工业化步伐,抓好稻米副产品综合利用。到2020年全市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粮食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推进棉花、苎麻精深加工,逐步发展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突出打造棉麻高端产品。到2020年棉麻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三)推进畜禽精深加工,加快发展肉制品熟食加工业,开发生物化工、医药保健等产品。到2020年畜禽肉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畜禽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四)推进食用油精深加工,扩大菜籽油、茶油等精制油和专用油加工比重,提高高端食用油市场占有率和饼粕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到2020年油料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五)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风味鱼、冷冻鲜鱼等制品,开发鱼类蛋白质、活性肽、调味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20年水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六)推进果蔬精深加工,在发展水果罐头的同时,加快发展浓缩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积极发展速冻、鲜切、脱水蔬菜配送等净菜产业。到2020年果蔬综合加工率和商品化率达到60%,果蔬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七)推进竹木精深加工,突出高品质竹木地板、家具等生产,开发木质素、竹纤维等产品。到2020年竹木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八)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按照巩固绿茶、发展红茶的思路,加快升级改造传统制茶业,开发茶药品、茶食品、茶多酚、茶色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20年茶叶加工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  

  三、做强龙头企业  

  (一)鼓励现有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到2020年金健米业成为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0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50家。  

  (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省级达到100家以上。  

  (三)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20年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基地100个以上。  

  四、做响主打品牌  

  (一)着力打造公共品牌,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200个以上。  

  (二)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围绕发展八大优势产业,加快品牌整合提升,稻米、油料、畜禽、水产品等每个优势产业都培育一个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并注册区域共用商标,整体打造常德优质农产品形象。  

  (三)着力打造产品品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品牌经营,开展企业形象和商标标识宣传策划活动,积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产品,打造全国一流的湘米品牌、肉类品牌、茶叶品牌和果品品牌等。  

  (四)利用展销、节会、广告等加大品牌农产品推介力度,支持品牌农产品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展示展销活动,鼓励和引导本地市场消费本地品牌农产品。  

  五、做好加工园区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工程,每个区县市在工业发展集中区内都要设立一个相对集中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走农产品加工业园区聚集发展之路。  

  (二)提质升级西洞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加快向生物科技园区转型,将其打造成全市乃至洞庭湖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专业园区。  

  (三)抓好桃源县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县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和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强县。  

  (四)完善农产品加工园区扶持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加强招商引资,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发展。  

  六、推进科技创新 

  (一)加强质量体系认证,鼓励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推行ISO9000、ISO14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  

  (二)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积极开展市校、县校、企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资源,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三)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包装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  

  (四)加快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建立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  

  七、加强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全面执行我市关于工业发展各类扶持政策的同时, 从2016年起,市里每年整合部分农业资金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扶持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并获国家、省级称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基地和电商平台并形成一定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具体奖励扶持办法由市农委、市财政局另行制订。  

  八、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专职副书记任召集人,分管农业和工业的副市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为市农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市畜牧兽医水产局、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市现代农业投资公司。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由市农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支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区县市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纳入对区县市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9月28日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