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阅读次数:
字号:【

CDCR-2017-01003

常政办发〔2017〕7号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常德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26日


常德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48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指标相衔接,到2020年,全市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成果。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设施重在完善和补缺,对个别尚未建成的进行集中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规模标准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160-2012)》执行,室内基本功能区域最低设置标准为“三室一厅一房一场”,即阅览室(含书刊阅览、公共电子阅览)、培训教室、体育健身室(含棋牌)、多功能活动厅、管理用房和文体广场,且文体活动器材齐备。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单独设置文化活动室、书画室、舞蹈排练厅、健身室等。
  (二)加快推进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要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建设。行政村参照“七个一”基本标准进行建设,即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一个简易戏台(长10米、宽5米、高0.8米),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含一套音响和部分乐器),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含一个篮球场、二个乒乓球台、一套体育健身器材)。城市社区按照 “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要求,比照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建设。
  (三)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提高使用效益。
  (四)开展政策宣传教育服务。坚持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为引领,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道德讲堂以及网络等平台,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百姓论坛等形式,开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
  (五)积极组织引导群众文体活动。切实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比赛、体育健身竞赛等文体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引导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7年6月底前)。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结合合乡并村、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本地“十三五”规划,制定落实方案,并按年度制定具体建设计划。
  (二)试点建设阶段(2017年7—12月)。各区县市确定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和部分贫困地区进行试点,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模式,为全面推广实施奠定基础。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继续鼓励和支持各地对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行差别化探索。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心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8年底前)。以县为单位,按照“无则建、有则优”的要求,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鼎城区作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区,要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创建内容重点推进,在2018年前率先完成建设目标。
  (四)普遍建成阶段(2018年—2020年)。加强配套建设,进一步健全服务运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任。要实事求是确定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任务,把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纳入到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上来,统一规划、合理配置、集中管理、优化服务。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对照各自职责分工合作,加强业务指导,具体职责如下:
  市文体广新局负责协调制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政策;牵头编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和标准;指导各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市发改委负责指导各地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市委组织部编制我市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总体规划。
  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各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指导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农村中小学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建共享。
  市科技局负责指导各地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推进科技服务机构的跨领域融合、跨区域合作。
  市民政局负责指导各地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
  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市本级及辖区在整合部门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建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的财政保障机制;参与编制市本级及辖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
  市人社局负责指导各地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考核指标,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市住建局负责指导各地落实村镇建设相关制度;指导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指导全市重点村镇的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各地统筹相关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建设。
  市政府办(市民宗局)负责指导各地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工作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协助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参与研究制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市文明办负责指导各地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基本指标并组织实施;协调推动面向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推进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市扶贫办负责指导各地将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扶贫工作整体规划;参与研究制定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团市委负责指导各地推动团系统所属的乡村青少年宫开展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推进青少年文化志愿服务。
  市妇联负责指导各地开展妇女、儿童文化权益保障工作;参与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家庭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
  (二)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中央和省级财政主要对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予以补助。市直有关部门要将更多资源投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地要拓宽资金供给渠道,落实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在现有编制总量内,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规定配备工作人员,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两委”至少确定1名兼职工作人员,同时通过县、乡两级统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人员不足问题。鼓励“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四)强化指导检查。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引入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群众满意度较差的地方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6月26日印发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