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友提问列表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常德市医疗保障局

网友提问

  • 1 网友: 秦璐瑶
        
    有人说医保部门明明宣传的住院报销比例高达80%-90%,为什么自己住院最后报销比例只有60%左右?
    常德市医疗保障局 回复:
        
    首先,我们要了解,住院的医疗总费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医保政策范围内费用,也就是使用医保三大目录(“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内的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目产生的费用,可以理解为能报销的费用;另一部分为医保政策范围外费用,也就是使用医保三大目录之外的项目产生的费用和应该先行自付的费用,可以理解为不能报销费用。医保机构宣传的报销比例指的就是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等于医保报销的费用除以能报销部分的费用。而参保人直接感受到的报销比例,也就是实际报销比例,等于医保报销的费用除以医疗总费用。两个比例为什么会不一致呢?从医保角度看,由于我们筹集的基金都是有限的,所以不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有限的基金只能用在刀刃上“保基本”“保重点”。医保部门通过精细测算,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制定政策时,设置了合理的“三个目录”范围、政策内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范围。从医疗机构的角度看,由于创收或避责的压力,可能存在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等情况,无形之中推高医疗总费用。比如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集采药和非集采药价格相差巨大,不排除因为利益原因引导病人选贵的药。另外,治疗新技术纳入医保需要一个过程,在纳入医保前会直接影响实际报销比例。从患者的角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参保人的健康需求更高。更多患者也倾向于选择费用更高的进口药、医疗服务项目等。但基本医保保基本,而不能保全部,当医保目录外的费用增加,实际报销自然就会降低。总的来说,由于受医保目录范围、起付线与封顶线、医院的诊疗行为、新技术新药品的应用等因素影响,参保人实际报销比例与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还存在差距,所以参保人反映自己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在60%左右的情况是存在的。对参保人来说,如果就医时选择的医疗机构级别越低,使用的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目越多,报销的就更多。
    
首页 1 尾页 共1条信息/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