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嘉宾访谈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
2022-06-09 10:30
嘉宾:
许平
简介:
  近年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督查激励和考核奖惩两根“指挥棒”的作用,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的生态画卷已在沅澧大地上徐徐展开。
  • 许平

    姓名 许平

    职位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简介 负责水污染防治、“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推进工作;负责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负责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应急和舆情防控、生态环境领域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机关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分管水生态环境科、法规与标准科、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系汉寿县。
  • 网友: 匿名
    这些年来,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不能放松力度。我市2022年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将会如何持续发力?
    市生态环境局回复:
    好的,诚如主持人所说,当前我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压力仍然较大。针对当前形势,我市2022年主要从8个方面持续发力水环境保护工作:
      1.继续抓好水环境质量管控基础性工作。继续抓好省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分析,依托2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按日开展监测数据分析预警,同时为应对汛期水环境管理、蓝藻水华防控等工作及时预警,推进科学、精准治污。
      2.继续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重点抓好纳入省重点民生项目的55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并对全市所有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开展全面“回头看”,确保饮用水安全。
      3.继续抓好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以创建“五好”园区为抓手,结合园区评估、信用评价、调扩区环评等工作,充分借助第三方治理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大园区环境问题排查和整治力度,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
      4.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完成60个村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全年完成1.8万户农厕改造任务;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全年完成1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年完成临澧、津市2个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和石门、桃源、安乡3个畜禽养殖种养平衡示范项目建设,以及2.56万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
      5.继续抓好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加大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排查整治力度,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和管网配套建设,重点完成11个市城区污水管网配套项目和4个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城乡出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
      6.继续抓好重点河湖治理。针对安乡珊珀湖、澧县北民湖、汉寿胭脂湖等水质不达标的湖泊,桃源县延溪哑河、汉寿岩汪湖哑河、安乡虾扒脑哑河等污染较重的河流开展整治。加强沟渠清淤和河湖连通工程,完成安乡、澧县2处河湖联通工程及全市884处小水源清淤整治工程。实施重点湖泊湿地修复,完成汉寿、安乡、澧县3处湿地修复工程。
      7.继续抓好船舶码头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全市船舶码头污染整治工作,对船舶污染进行严格执法检查,严格按要求开展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工作。
      8.继续抓好医疗机构污水治理。重点完成全市6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水收集处理开展排查和整治工作。
  • 网友: 匿名
    《常德市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企业应当遵守哪些土壤污染防治规定?
    市生态环境局回复:
    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各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土壤污染防治各项规定,带头保护好我们的土地:
      1.开展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并公开监测结果;同时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
      2.严控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要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每年12月前向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
      3.加强新改扩建项目的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实施新、改、扩建项目前,应开展项目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发现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应排查污染源、实施风险管控、防止新增污染,必要时应采取治理修复措施。
      4.规范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前,应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工信部门备案。拆除活动结束后,企业应编制《拆除活动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报告》,为后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5.搬迁及关闭腾退地块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生产经营用地用途变更或在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配合下一个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报送当地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并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对调查报告组织评审,同时上传全国土壤污染地块管理信息系统。
  •   近年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督查激励和考核奖惩两根“指挥棒”的作用,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的生态画卷已在沅澧大地上徐徐展开。


      【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听民意、话民生、系民情、解民忧,向市民汇报工作,欢迎大家来到常德政府网在线访谈。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许平同志,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水科、土科、法规科等业务科室和执法支队的负责人,与各位网友就共同关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话题进行在线交流。许总,您好!

      【许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常德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互动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广大网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恳请各位网友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持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些年来,我市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成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请许总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围绕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常德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呢?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许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影响民生福祉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做到了四个“坚持”:

      一、坚持“全方位”制度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常德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围绕“源头严控”建机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三线一单”管控制度,不断完善排污权、用水用能权有偿使用制度,从源头推进减污节能降碳,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二是围绕“过程严管”建机制。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林长制”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施流域生态补偿,与怀化市、张家界市签订了沅江、澧水干流水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同时组织全市9个区县市建立了上下游间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成效明显。三是围绕“后果严责”建机制。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近年来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0余起、赔偿资金约2200万元,实现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6个部门和9个区县(市)办案全覆盖,案件查办率、查结率均居全省前列。

      二、坚持“全流域”治理保护,努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一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来累计完成“夏季攻势”任务1208项,一些和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经验在全省多次得到推介。全力保卫“蓝天”,深入开展九大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以时保日”、网格化管理、臭氧防控等精细管控调度机制,2021年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5.5%,较2015年提高8.8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较2015年下降21.2%、37.8%,2020、2021两年全市纳入省考核的7个县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力呵护“碧水”,全面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洞庭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市4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总体改善,优良率达到89.1%,沅澧水干流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西洞庭湖水质在洞庭湖湖体中率先达到Ⅲ类,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全力守护“净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高位构建责任落实、协同推进、信息公开“三大机制”,探索形成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模式”,全市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以上,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打造了“净土城市”常德样板。二是从严从实狠抓问题整改。紧扣“污染消除、生态修复、群众满意”目标,科学有序推动中央、省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截至2021年底我市149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有124个完成销号,2个基本完成整改,其余达到序时整改进度,销号进度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三是全面构建生态屏障。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保护,实行天然林管护、耕地草地河湖休养生息制度,“一心一屏,两廊多地”(“一心”即西洞庭湖区生态保护核心,“一屏”即武陵山-雪峰山生态安全屏障,“两廊”即沅江、澧水两条生态廊道,“多地”即市域范围内的多处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得到有力维护。西洞庭湖湿地恢复19万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01%。

      三、坚持“全产业”绿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一是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拥有“两品一标”有效认证产品320个,占全省总数11.4%;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30个、湖南名牌25个,“石门柑橘”“常德香米”“汉寿甲鱼”获评全省十大农业公共品牌。二是着力开展“双百园区”建设,建成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迈上千亿台阶,常德经开区成为千亿园区,常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6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14.2亿元,增长16%,单位GDP能耗下降3%,“生态+”和“+生态”有效融入产业经济发展全过程。三是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扩展绿色金融服务范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健康养老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9%,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四、坚持“全社会”共建共享,努力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计划,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培育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二是以生态惠民为导向,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绿地配比要求,市城区绿地率达到39.51%,绿化覆盖率4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5平方米,“生态绿”已成为市城区一抹亮色。三是高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市城区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改善,水治理经验获得国家、省高度肯定。四是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率高于80%,幸福感显著增强。

      总体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保品牌进一步打响,生态文明建设在沅澧大地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主持人】:作为生活在常德的市民,我们也真切的感受到,常德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为常德的绿水青山感到分外骄傲。那么下一步我市将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呢?

      【许平】:当前,我市正处于“十四五”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处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攻坚期,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砥砺奋进、担当实干,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常德样板”,主要是做好“四个持续”:

      一、持续促进改革落地,加快打造绿色制度样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的指示要求,全面抓好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流域综合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开展改革成果总结和成效评估,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二、持续强化污染防治,加快打造绿色屏障样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的美好生态环境。加强“一湖两水”全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维护好“一心一屏,两廊多地”生态安全格局。实施生态环保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障。

      三、持续抓好生态价值转化,加快打造绿色经济样板。坚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目标导向,扎实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健全财政资金与区县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价值转化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畅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扶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四、持续抓好生态共建,加快打造绿色文化样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的重要指示,不断提升我市“桃花源里的城市”生态文化品牌和影响力,全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


      【主持人】:谢谢许总详细的解答,让我们对未来的常德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也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

    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一直是网友们比较关心的话题,请问许总,我市在保护“常德蓝”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社会各界如何配合相关工作?

      【许平】: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对我市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市在保护“常德蓝”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1.完善机构。市蓝天保卫战指挥部统筹部署全市的蓝天保卫战工作,统一协调环保、工信、住建、城管、交通、农业、公安交警等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

      2.健全机制。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健全机制,将实施方案、会商机制、督查巡查机制、微信调度、联控联防机制以及考核办法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从严抓落实。

      3.建立制度。我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地方大气法规《常德市大气污染防治若干规定》,从“谁能管、怎么管”等方面规定了工业企业准入管理、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工地扬尘管理、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等内容,明确了部门责任。

      4.依靠科技。依靠先进设备仪器,融合数据平台,整合人力资源,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队伍,实现24小时紧盯数据、分解任务,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分析、预警预报工作,及时会商、提出管控建议。

      5.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工业企业废气专项整治、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非道路移动源专项整治、禁烧禁燃禁放专项治理、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劣质油品专项整治、“散乱污”专项整治等十大专项行动,全方位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全民战争,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当前,秸秆禁烧、烟花鞭炮禁售禁放、特护期企业停产限产等措施,个别人可能不理解,但这是大势所趋,是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需要。因此,呼吁大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管控政策,配合开展产业转型,共同守护我们的蓝天。


      【主持人】:我市水资源丰富,河湖四处可见。这些年来,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不能放松力度。请问许总,我市2022年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将会如何持续发力?

      【许平】:好的,诚如主持人所说,当前我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压力仍然较大。针对当前形势,我市2022年主要从8个方面持续发力水环境保护工作:

      1.继续抓好水环境质量管控基础性工作。继续抓好省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分析,依托2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按日开展监测数据分析预警,同时为应对汛期水环境管理、蓝藻水华防控等工作及时预警,推进科学、精准治污。

      2.继续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重点抓好纳入省重点民生项目的55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并对全市所有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开展全面“回头看”,确保饮用水安全。

      3.继续抓好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以创建“五好”园区为抓手,结合园区评估、信用评价、调扩区环评等工作,充分借助第三方治理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大园区环境问题排查和整治力度,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

      4.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完成60个村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全年完成1.8万户农厕改造任务;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全年完成1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年完成临澧、津市2个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和石门、桃源、安乡3个畜禽养殖种养平衡示范项目建设,以及2.56万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

      5.继续抓好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加大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排查整治力度,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和管网配套建设,重点完成11个市城区污水管网配套项目和4个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城乡出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

      6.继续抓好重点河湖治理。针对安乡珊珀湖、澧县北民湖、汉寿胭脂湖等水质不达标的湖泊,桃源县延溪哑河、汉寿岩汪湖哑河、安乡虾扒脑哑河等污染较重的河流开展整治。加强沟渠清淤和河湖连通工程,完成安乡、澧县2处河湖联通工程及全市884处小水源清淤整治工程。实施重点湖泊湿地修复,完成汉寿、安乡、澧县3处湿地修复工程。

      7.继续抓好船舶码头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全市船舶码头污染整治工作,对船舶污染进行严格执法检查,严格按要求开展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工作。

      8.继续抓好医疗机构污水治理。重点完成全市6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水收集处理开展排查和整治工作。


      【主持人】:我市制定了《常德市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根据这部规范性文件,企业应当遵守哪些土壤污染防治规定?

      【许平】: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各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土壤污染防治各项规定,带头保护好我们的土地:

      1.开展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并公开监测结果;同时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

      2.严控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要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每年12月前向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

      3.加强新改扩建项目的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实施新、改、扩建项目前,应开展项目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发现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应排查污染源、实施风险管控、防止新增污染,必要时应采取治理修复措施。

      4.规范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前,应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工信部门备案。拆除活动结束后,企业应编制《拆除活动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报告》,为后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5.搬迁及关闭腾退地块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生产经营用地用途变更或在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配合下一个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报送当地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并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对调查报告组织评审,同时上传全国土壤污染地块管理信息系统。


      【主持人】:今年,市委、市政府发出了“改善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呼声和号召。生态环境部门经常和企业打交道。那么,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许平】:这个问题请我局法规科科长王兴初同志来回答。

      【王兴初】: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企业不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部门的服务对象。今年,我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规范发展上,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1.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运用“互联网+监管”,建立以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为基础的非现场监管远程执法体系,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执法”监管新模式,大大减轻企业迎检压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20家排污单位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均已非现场执法监管为主。

      2.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对79家环保诚信企业、与民生保障及疫情防控密切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实施正面清单管理,采取减少、免除现场检查等正面激励措施。今年一季度,我局共对正面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76家次,指导帮扶16次。

      3.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完善“双随机”监管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全市纳入“双随机”抽查的1268家企业中,一般监管企业978家、重点监管企业270家、特殊监管企业20家,对不同类型监管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既保证监管到位,又维护环保守法企业正常运行。

      4.推进差异化执法。在“严”的主基调上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及时公布典型违法案例,凸显“打击一个、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根据《行政处罚法》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企业实行柔性执法,对一批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的排污许可类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首犯不罚但在市级媒体曝光的措施。2021年,我局对7家企业不予处罚;2022年,我局又对4家企业及个人不予处罚,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在线访谈到此就接近尾声了,在此许总您还有什么话想对各位网友说呢?

      【许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衷心希望社会各界朋友继续关注、关心、支持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衷心希望每位常德市民从我做起,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生态文化的传播者、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美丽中国美丽湖南“常德篇章”的书写者,努力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为描绘好新时代常德发展“绿色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谢谢许总。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再次感谢许总做客演播厅接受访谈,同时感谢各位网友对常德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关心与支持,欢迎您通过《常德市政府网站》等渠道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许平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