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嘉宾访谈

全域美丽乡村

时间:
2020-12-30 15:30
嘉宾:
贺立新
简介:
常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背景和初衷; 常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做法和成效; 常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经验与启示; 常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思路与展望。
  • 贺立新

    姓名 贺立新

    职位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简介 协助局长主持日常工作,分管农业综合执法、市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畜牧兽医、渔业渔政工作。负责乡村振兴及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美丽乡村、河湖长制和血防工作。 分管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管理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协调服务中心。 联系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武陵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
  • 网友: 农村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背景和初衷是
  • 网友: 乡巴佬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由常德市政府网站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贺立新做客访谈室,和大家介绍我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情况。贺局长,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访谈室。

      贺立新: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进行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三农”工作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贺局长,我们注意到,在2018年9月份,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专题动员和部署,吹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号角,全面打响了常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我市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贺立新:非常感谢主持人和大家的关注。我市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我认为主要是基于这么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上级有决策部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4月和7月召开的全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出了全面安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很周密,工作目标很具体,措施要求很明确,市县两级必须对标看齐上级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硬仗。
      第二,常德有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早在2012年就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保障工作推进。全市各区县市建立起“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组建乡村洁队伍,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市农村环境得到了初步明显改善。津市的垃圾分类减量、循环利用“绿色存折”做法曾受到中央台报道,并在全省推介。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我市也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4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共有省级美丽乡村36个,市级美丽乡村107个,全省62个省级全域推进示范乡镇中常德入选12个,同时津市市也是全省十个省级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创建县之一。这些好的工作基础,更加坚定了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发展有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常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欠账较多,离发展的要求、离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常德全域美丽乡村,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常德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主持人:请问贺局长,常德两年多来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贺立新:近年来,常德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作为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内容来抓,聚焦“干干净净迎小康”主题,坚持“四轮驱动”,积极探索推广适宜的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长效管护等模式。同时以“片区示范、百村创建、村村整治、全域推进”为路径,着力开展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培育、基层治理创新、民生保障改善等重点行动,努力实现桃花源里的美丽乡村新愿景。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市里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副书记任常务副政委、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的领导机构,各区县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各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实施定期督导、靠前指挥、一线调度、整体联动,统筹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常德市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常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常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基层群众的共识,并逐步形成科学全面建设格局。
      二是突出创建带动、办点示范。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自2014年起,全面开展市领导联系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办点工作,当前已经进入第三轮。市一级重点打造桃花源、柳叶湖、西湖、西洞庭四大示范片区,每个片区明确重点围绕1个乡镇的3—5个重点村整片推进,由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片长,全体常委、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分管副市长任点长,组建工作队,明确后盾单位,实施整体示范建设。各区县市比照市里模式,创办县级示范片点,由县“四大家”主要领导联村指导,推进整体工作。
      三是深入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居民是“主力军”和最终受益者,我们非常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市各级层层动员,利用会议、平时督导、检查考评、集中授课,以及开展“美丽乡村看常德之记者走基层”等活动,切实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共抓。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致农村群众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召开户主会、屋场会等形式,深入发动群众,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大力开展乡村夜话、百姓大舞台、地方戏曲、快板民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让清洁卫生、环保文明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是强化考评促动、形成合力。全面建立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四级考评机制,以公开排名、奖优罚劣、警示约谈来推动整治。首先是严格考核办法,实行每月一暗访,一季度一考评,坚持公平公正,敢于顶真碰硬,每季度对区县市和管理区进行打分排名,评出“十佳十差”乡镇,结果在媒体公开通报。2019年元月份以来,通过群众举报、部门移交、随机抽查等方式,先后明查暗访了全市所有区县(市)及管理区110多个乡镇,400多个村,发出交办函154份。同时严格开展市级美丽乡村授牌评定和年度乡村振兴示范片管理考核。其次是强化结果运用,把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区县市和管理区排名末位的,取消农业农村工作评先资格,并约谈分管领导。年内两次评为“十差”乡镇的,取消该乡镇评先评优资格,并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今后我们还将着力推进市级美丽乡村授牌村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对考核评价未达标的严格依照管理方案进行通报或摘牌。再就是分级考评,各区县市也建立了相应考评排名机制,实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公布,评选“最佳最差”村(居),推动工作落实。自2019年起,我市共评出“十佳”乡镇38个、“十差”乡镇55个。
      通过采取以上四个方面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常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新成效。落实“源头减量、分类回收、无害处置”三大举措,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出路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启动150个乡镇,1283个村动垃圾分类试点,全市128处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已全部整改完成,拥有乡镇垃圾中转站206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配备有农村环卫保洁岗位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正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站2座,垃圾综合利用率已经达73%,正在修建的4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在2021年6月前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了新进展。将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工作相结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污水治理工作与农村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开展厕所污水“黑灰分离”试点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70个,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达50.06%,生活污水处理效率较上年提高12.2%。2019年起,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1.17亿元支持农村户用厕所及公用厕所改厕项目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近24万户,公共厕所17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较2018年底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达到了9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粪污直排的问题,全市污水治理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村容村貌颜值实现新提升。围绕“三清一改”,突出“三面五清”,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空心房”整治和农房风貌改造工程,共完成村庄编制规划1210个,实现了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今年已发动农民群众投工96万人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6.36亿元,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共计50.6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7.2万吨,清理水塘1.8万口,拆除空心房1.26万余栋、面积达185.38万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开展了幸福屋场创建活动,在全市评选50个幸福屋场,以点带面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走向常态化。
      四是群众意识得到新转变。注重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宣讲、统一思想认识,坚持走村入户、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行为陋习,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6.8万场,发放宣传资料97万份,张贴宣传标语3.8万条。探索成立村民卫生协会,协会自主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垃圾分类、开展大评小奖等活动,实现了村民自治和社会化管理。目前,全市80%以上村(居)成立了卫生协会,县乡两级成立了卫生协会联合会,涌现出了“屋场长、街段长、楼栋长”“三长”等一批自治模式,广大群众主体意识日益增强。
      五是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新经验。美丽乡村建设拒绝“千村一面”、大拆大建,始终坚持“五个注重”,即注重产业提质、注重生态优先、注重文明推进、注重党建引领、注重民生普惠,近年来,全市建成一批以桃花源为代表的农旅结合型美丽乡村,以柳叶湖太阳谷为代表的城郊集约型美丽乡村,以石门秀坪为代表的幸福屋场型美丽乡村,以鼎城草坪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以临澧修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型美丽乡村等一大批精品样板,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常德新模式、新经验。

      主持人:在具体工作中,您认为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做法呢?

      贺立新:总的来讲,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大力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集镇秩序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为全域美丽乡村打出坚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好环境整治“事归谁来办、垃圾往哪去、钱从哪里来” 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着力点在哪”等问题,我们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第一,坚持“三重”,解决“事归谁来办”的问题。一是重协会管理。村级卫生协会(理事会)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治和社会化管理的成功之举,小协会发挥大作用,协会成员在群众中产生,能更深入的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垃圾分类、开展大评小奖等,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不断改变行为陋习。目前,我市80%的村居成立的卫生协会(理事会),在村级协会培育成熟的基础上筹建县、乡两级卫生协会联合会,形成新的网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和主体作用。比如津市市新洲镇“屋场长、街段长、楼栋长”“三长”自治模式,更是协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二是重市场运作。即在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保洁人员聘用管理等方面由市场主体经营,如引入废旧回收公司转运可回收垃圾,等等。如汉寿县、鼎城区部分乡镇,将垃圾清运工作交由专业公司负责,武陵、西洞庭实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三是重社会监督。即在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社会作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监督,包括行政监督指导(督查暗访、考核评比),协会对农户的监督提醒、农户对保洁的监督建议以及媒体通报曝光等,各类监督相辅相成,无缝对接。
      第二,坚持“三化”,解决“垃圾往哪里去”的问题。一是减量化产生,指在源头进行“户归集、户分类、户处理”的分类减量处理,如安乡县安丰乡的“三个三分之一”农户分类处理模式,三分之一废品回收卖钱,三分之一有机质垃圾进入热水凼化为有机肥,三分之一有害垃圾统一清运。二是资源化利用,对可回收的垃圾和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三是无害化处理,对各类垃圾正确处理,杜绝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菜叶果皮等有机质垃圾沤肥还田还土,可回收垃圾卖给废品收购站进行资源再利用,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进行中转清运,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第三,坚持“三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政府奖补一点。市级实施以奖代投,每年单列2000万元专项用于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安排700万专项资金鼓励各地推进试点整治工作。区县(市)安排上千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乡村两级进行差异化奖补。二是社会捐赠一点。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通过群众自主组建的协会,向群众、社会贤达、有关部门募集、争取整治经费,资金用于环卫设备购置、开展大评小奖、支付保洁员工资等。如石门县子良镇廖家冲村,卫生协会通过开展年底团拜组织回乡过节的村民募捐,并形成惯例,每年筹措整治资金达8万元。三是投工投劳降低一点。通过镇、村两级和村级理事会广泛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减少工程建设成本,花更小的钱,办更大的事。
      第四,坚持“三力”,解决“着力点在哪”的问题。一是提升基础“硬实力”。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力量解决农村最直观、最突出的“脏乱差”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抓好“水”和 “路”两个方面,加强村组道路提质改造建设,实现组组通、户户通,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水改油”。要加快城乡一体供水、引泉入村、自来水入户。二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议长效性保障,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保障。要重点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做活田园山水文章,发展规模适度、见效明显的高效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促进美丽乡村由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要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历史沿革,集中展示先进人物、乡贤能人,高度重视古宅、老街、古迹的保护和修缮,收集整理村规民约、村歌家训,发扬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特色民俗文化等方式,利用乡村景观,凝聚人心,留住乡愁,提升村民荣誉感。要更加注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形成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常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机制和做法。我们都知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既要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收官战,又要着眼“十四五”,科学谋划好下一个五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请问贺局长,常德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思路是什么?

      贺立新:下一步,我们将紧跟上级部署,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按照“一规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的工作要求,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建设常德全域美丽乡村。具体来讲,主要是突出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的基本原则,以科学规划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坚持底线思维,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大拆大建,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的协调衔接、多规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坚持广泛深入的发动农民群众,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改变行为陋习,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农民群众认同度高、参与度低的问题,引导和发动他们自愿投资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加关心村庄清洁、更加珍惜整治成果,做到管理机构由农民组建,管理制度由农民制订,管理经费由农民筹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真正让农民成为长效管护的主体。
      三是突出整治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已经进入考核验收阶段,我们将对照考核要求,开展查漏补缺,确保高质量通过考核验收。坚持“治”“管”并重,继续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整治,从群众愿望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不断扩大“美丽乡村”创建的辐射面,努力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四是突出基础建设。注重固本强基,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条件,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信息化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党建,加快打造集党务、政务、商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村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农村庭院、房前屋后绿化,积极推广“微田园”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风光。
      五是突出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努力破解投入不够、政策不活、人才不足、技术不新等难题。我们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三管齐下”,构建多元投入格局;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为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造条件,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各尽其能、大展身手;进一步创新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确保长效运行。

      主持人:谢谢贺局长!通过与贺局长的深入交流,让我们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常德实践有了比较深入、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看到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看到了常德农村的可喜欢变化,相信常德的农业会越来越兴旺、农村会越来越美好、农民会越来越幸福!今天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贺局长做客我们的访谈室。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贺立新: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

贺立新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