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秸秆多元利用添彩生态经济
武陵区在秸秆处理上,针对不同作物特性和区域实际,推行“分类施策、多元利用”,使秸秆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和助力北方防风固沙的“绿色力量”,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堆积则占用土地,武陵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秸秆问题的重要性,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到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的关键环节。该区建立了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专班,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芦荻山乡、丹洲乡、石门桥镇建成4处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和10个转运点,引进4家企业和2个专业合作社,构建起“回收—处理—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日均处理秸秆约65吨。
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武陵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中、晚稻秸秆二次灭茬粉碎还田的作业主体,每亩给予28元补贴;对开展低茬收割打捆离田规模化收储的主体,每亩给予30元补贴;对新建秸秆利用生产线的,给予投入总额20%的补贴,单个主体年补贴最高为10万元,2025年前新购置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实施主体,还可享受每台2000元的区级累加补贴。
在科技赋能方面,武陵区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所有作业机械均加装北斗监测设备,以精准数据作为奖补依据,目前二次灭茬粉碎还田5.72万亩,低茬收割打捆离田1.33万亩。区农业农村局还通过举办“秸秆综合利用屋场会”、发放明白卡和倡议书等多种形式,为农民讲解技术要点和政策细节,提升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经过努力,武陵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田间焚烧现象基本杜绝,空气质量改善,乡村环境更加宜居。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企业将秸秆加工成饲料、肥料,还加工成基料远销内蒙古阿拉善等地用于固沙。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也为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力量。
终审:李念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