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格言传家风 档案记文明 ——石门县夹山镇乡风文明建设小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10-19 07:57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张念 通讯员 罗江 田丽娟

秋日的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绿树掩映着一栋栋整洁的民居。清晨的阳光洒在陶家屋场的公示栏上,几位居民正端详着新一期的“家庭文明档案”榜单。

“这都是我们举手表决、开会评议出来的。”72岁的陶金生笑呵呵地说。作为陶家岗屋场的老居民,他所在的陶氏家族有着独特的家风传承——早在1948年就将“家族整酒,来去自由,不收人情”刻进族规。这份延续了70多年的淳朴家风,如今通过新的形式在当地发扬光大。

夹山镇党委深入挖掘本土“格言治家”传统,历时两年收集1.3万条民间谚语,最终形成880字的《夹山治家格言》。“骂不断的邻,打不断的亲”“来去自由喝杯茶,家族整酒不收情”……这些接地气的俚语,成了村民自治的准则。

制定过程中,11位“五老”志愿者走村串户,召开46场屋场会,广泛吸纳移民、妇女、老人等群体意见。陶金生还记得:“当年讨论整酒新规时,移民户老周拍着桌子说‘不收人情可以,但红白喜事必须帮忙’,这句话最终写入《夹山治家格言》,形成了‘人情减负、互助增温’的共识。”

为了让治家格言深入人心,社区创新宣传方式:将格言刻进祠堂石碑、编成竹马戏、写入中小学教材,还开展“新婚赠格言、升学送家训、入伍传家风”等活动。“全国文明家庭”杨群康一家将“头顶仁道走路,胸怀勤俭持家”的家训融入《夹山治家格言》,连续14年为孤寡老人送年货,带动社区成立了13支“格言志愿服务队”。

2019年,夹山镇在杨坪社区试点“家庭文明档案”制度,通过“红榜扬善、黄榜纠偏、黑榜警戒”的创新机制,为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动力。

全镇17个村(社区)相继成立“家庭文明档案协会”,村民通过屋场会自主制定细则。杨坪社区将“子女考上一本记红榜”“违规整酒记黄榜”等61条细则写入档案。制度设计既讲原则又充满温情:上黄榜的村民可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消除记录。汉丰村胡奎香因卫生问题上黄榜后,主动清理500米村道,3个月后成功“转红”。

点滴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发生。71岁的脱贫户汪新莲修房时,屋场28户村民自发帮工,她感慨:“以前送礼穷,现在帮工亲,这才是真人情。”今年高考期间,杨坪社区22个考生家庭全部签订承诺书,无一起违规整酒。

数字化为传统治理注入新活力。社区利用“云党建”“智慧平安”等平台,让群众在手机上就能反映问题;通过设置二维码,实时更新家庭成员的荣誉得失及积分,作为各类评价的参考依据。2025年,1200余名在外村民线上申报红榜,其中32人因“远程助老”获表彰。

文明新风也激活了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陶家岗屋场打造“一馆五园”,发展乡村采摘,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2024年,杨坪社区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的杨坪社区,处处可见文明新景。陶金生老人时常在塘边教孩子们背诵《夹山治家格言》,90后网格员覃业海通过“屋场钉”及时更新红榜信息。格言在传承中弘扬着优良家风,档案在记录中见证着文明进步。这两大创新举措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夹山镇的乡风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终审:李念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