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十年石漠化治理成果亮相全国
森林覆盖率提升超50% 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近日,国家林草局主办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暨荒漠化石漠化综合防治培训班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石门县林业局以“小树种,大作为,湖南石门发展特色产业激活石漠化治理新动能”为题参会交流,其十年石漠化治理的核心成果引发关注:石漠化土地减少4.33%,治理区森林覆盖率提升56.4%,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成功探索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湖南省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石门县曾面临“治理难见效益、群众参与动力弱”的困境。过去,当地石漠化治理多聚焦生态修复目标,虽能缓解土地岩石裸露问题,却难以让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直接收益,治理长效性受制约。
为打破这一僵局,石门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县情实际与资源禀赋,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列为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和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石漠化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治理方式上,该县大胆突破传统模式,把石漠化区域的生态改善与群众增收紧密结合,将本土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无患子作为首选树种,构建起“生态修复+产业培育”的造血式治理模式。
为推动无患子产业落地,石门县通过项目扶持、主体培育、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举措,引导脱贫群众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全力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目前,当地已基本形成无患子“繁育—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既通过植被覆盖缓解了石漠化问题,又让群众通过务工、种植获得稳定收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共赢。
同时,石门县通过项目扶持、主体培育、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举措,积极引导脱贫群众发展无患子产业,全力支持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初步实现了繁育、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