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秸”尽全力 守护蓝天碧水——临澧县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纪实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9-23 08:01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萌 通讯员 陈春喜 钱锐

时值秋收,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临澧县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恪守“疏堵结合、协同推进”原则,全方位压实责任,全覆盖强化宣传,全力推进秸秆禁限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秸秆禁限烧的“防火墙”,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人防+技防” 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今年,临澧县全县中稻种植面积21.59万亩、晚稻种植面积27.04万亩,共计48.63万亩,秸秆禁烧任务艰巨。为此,临澧县根据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差异化划定禁烧区与限烧区,明确管控边界。

9月12日上午,安福街道肖家河社区召开党员大会,正式启动秸秆禁烧志愿者“随手拍、随手灭”兑积分活动。活动一公布,立即获得了在场党员的支持和认可。老党员刘文明在会上主动表态:“秸秆禁烧是保护环境的大事,现在有了积分激励,我们不仅要自己带头不烧秸秆,更要主动参与‘随手拍、随手灭’,为社区环境出份力!”

肖家河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辖区农田分散,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有所欠缺,仅靠社区干部巡逻,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管。为破解这一困境,街道联合社区两委班子走访居民小组,召集种粮大户、老党员开座谈会,收集到“多宣传禁烧危害”“给参与居民发点实惠”等建议,最终推出“随手拍、随手灭”兑积分活动。

此次活动规则简单清晰:志愿者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后,通过电话向社区反映,经核实无误,便可按三种处置标准兑换积分;累计积分可在社区兑换同等价值的商品。

位于临澧县东边的烽火乡,创新推行“人机协同”模式。该乡依托无人机与地面巡查队伍紧密配合,构建起“发现—定位—处置”全流程空地一体化防控体系,实现秸秆禁限烧智慧化、精准化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台小型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设备,开展全域巡航监测,实时识别火点与烟雾信号;大型无人机则配备专用灭火装置,针对初发火点实施快速精准扑救,真正做到“即发现、即处置”。同时,由乡领导干部带头,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共同组成联合巡查队,在各村(社区)关键区域设立瞭望点,强化实地监控。借助无人机回传的实时图像与定位信息,巡查人员可迅速抵达现场,对已处置火点进行复核,并对较大规模火情开展应急扑救,形成“空中有天眼、地面有人防”的立体化监控网络。

在澧水河畔的新安镇,文昌社区干部翟千军兜里一直放着一张包保清单,清单上每一户农户的姓名、联系方式,每一块农田的位置、面积、作物品种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是新安镇推行的“干部包户、地块认养”工作模式。

翟千军说:“每天至少要到负责的田间转两圈,既要查看收割进度,也要留意是否有焚烧苗头。”遇到农户因秸秆处理麻烦而犹豫要不要焚烧时,他就会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秸秆禁烧责任承诺书,坐在田埂上和农户一起算“三本账”——烧秸秆污染空气的“环保账”、易引发火灾的“安全账”、回收利用能增收的“经济账”,让禁烧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如今,新安镇所有耕地已实现“地块有人认、责任有人担”,包保覆盖率达100%。

当前,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临澧县多措并举,将秸秆禁限烧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年度生态环境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各乡镇(街道)坚持“疏堵结合、协同推进”原则,压实责任、强化举措,科学组织调度,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通过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全力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

屋场“小课堂” 改变群众思想观念

改变耕作方式,农民一时难以习惯。为此,临澧县各乡镇(街道)变“被动约束”为“主动引导”,将宣传阵地前移到村民家门口,进行零距离沟通。

“秸秆烧了污染天,打成饲料能卖钱……”每当傍晚时分,新安镇居民的院坝里就热闹起来,一场场秸秆禁烧屋场会吸引了不少村民围坐过来。

为让秸秆禁烧政策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新安镇组建了由镇干部、村干部、农业技术员组成的“流动宣传队”,带着宣传手册、悬挂横幅走村入户讲政策,还把外地秸秆回收利用的成功案例、秸秆焚烧引发事故的警示视频转发到各个村民微信群。村民何永桂说:“以前总觉得秸秆留着没用,烧了最省事,现在看了视频、听了讲解,才知道秸秆还有这么多用处。”接地气的“屋场小课堂”,让“禁烧护环境、回收能增收”的道理真正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

在四新岗镇,镇村干部每天结合“乡村夜话”活动,在农户屋场、村部广场、禾坪上召开小而精的“屋场连心会”。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禁烧政策、环保法规和焚烧危害,算清“经济账”“健康账”“法律账”,彻底打消部分群众的侥幸心理。

在佘市桥镇每天傍晚的屋场会上,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农户在秸秆处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诉求,针对“秸秆去哪了”“怎么处理更省事”等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让禁烧规定从“政府命令”转变为村民自觉遵守的“集体约定”,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9月16日傍晚,望城街道楚城社区一农家屋场院落,村干部与村民们围坐一堂,通过屋场会的形式向村民讲解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及违规焚烧将面临的法律责任,传递“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绿色理念,并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引导大家自觉抵制焚烧行为。同时,村干部还逐户发放精心编印的秸秆禁烧宣传手册,有效提升村民们对禁烧政策的知晓率和环保意识,为守护当地的蓝天沃土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正是因为各基层干部的心连心引导,让很多农户转“拒”为“迎”。这种接地气、有温度的交流方式,成功打破隔阂,消除了农户的抵触情绪,使“不能烧、不敢烧”的硬性约束逐步内化为“不愿烧、不想烧”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全县“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群防群治良好氛围。

以“用”代“烧” 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正值金秋时节,双抢过后,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之时,不少农户对秸秆的去处表示烦恼。秸秆禁烧工作该怎么进行?记者走进临澧县太浮镇陈二铺社区寻找答案。

9月17日上午,记者在陈二铺社区服务中心前的高标准农田中看到,一台秸秆粉碎机正有序作业,秸秆被粉碎后留在田间,通过旋耕与土壤充分混合。陈二铺社区党总支书记万元菊介绍:“秸秆科学粉碎后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增加土壤的肥力;再进行翻耕能让秸秆快速腐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这次我们采购了3台秸秆粉碎机,抓紧时间粉碎翻耕后正好能赶上冬油菜的种植时机。”

县政协委员、种粮大户张革钢向记者透露,他今年承包了300亩一季稻和700亩晚稻,如果按照传统焚烧方式,确实便捷,但是污染了大气。今年太浮镇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鼓励他进行大田翻耕和秸秆粉碎还田,购买农机还有补贴。他采购了1台秸秆粉碎机解决了秸秆问题,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表示积极配合。

近年来,临澧县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创新资源化利用途径。2024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2%。

目前,临澧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农业农村局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将秸秆利用成效纳入乡村振兴实绩和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体系。专班前瞻性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配套出台覆盖全链条的扶持政策,包括作业补贴、设备购置补贴、收储运体系建设补贴、加工线新建补贴、秸秆消纳补贴,支持腐熟还田示范区建设。

当前,临澧县重点扶持标杆企业,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投资600万元建成综合处理中心,其“收储网络化、加工规模化、利用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带动社会化”的“五化”模式,成为全省示范样板;大力培育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58个、区域性社会化服务中心14个,对“五化”示范主体给予扶持补贴;严格落实每吨20元的秸秆消纳补贴,有效激励市场主体积极收购利用本地资源。全县建成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1个、乡镇村站点9个,新增年收储转运能力1.2万吨,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网络体系。

当前,临澧县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责任在肩,任重道远。接下来,临澧县将压实责任担当,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守护好这片蓝天碧水。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