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警察视频诈骗 祖孙被骗近两万
案情回顾:
今年5月底,安乡县深柳镇居民岳某在浏览“某手极速版”时,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一名昵称为“琦琦”的用户冒充警察联系岳某,声称其账号涉嫌诈骗,要求配合调查。为增加可信度,对方通过“某手极速版”向岳某发起视频通话,并诱导岳某操作其祖母袁某的手机。
在视频通话过程中,“琦琦”要求岳某展示袁某手机中支付宝、微信及银行卡的账号、密码和余额信息。随后,“琦琦”发送二维码,指示岳某用祖母的手机扫码付款。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岳某按对方要求完成了操作。事后,袁某发现手机收到扣款短信,这才意识到孙女遭遇了诈骗。经核实,岳某共计被骗近2万元。
诈骗套路揭秘:
冒充执法人员,制造权威恐慌:诈骗分子伪装成警察,利用公权力身份恐吓受害者,谎称其“账号涉嫌诈骗”,要求配合调查。这种手法通过虚构违法情节,让受害者因害怕“涉案”而降低警惕性。
视频通话增强欺骗性:与传统电话诈骗不同,骗子通过“某手极速版”发起视频通话,利用实时画面营造“真实办案”假象,进一步骗取受害者信任。
诱导操作他人账户,扩大诈骗范围:针对年轻人熟悉手机操作但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骗子要求岳某使用祖母的手机,既规避了老年人可能存在的操作障碍,又扩大了资金窃取范围。
索要关键支付信息,实施精准盗刷:以“调查需要”为名,要求展示支付宝、微信及银行卡的账号、密码和余额,实则窃取支付权限,为后续转账做准备。
利用家庭关系降低防备:利用祖孙间的信任关系,让年轻人在“帮助长辈解决问题”的心理驱使下配合操作,增加诈骗成功率。
警方提示:
凡是声称来自公检法机关并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真正的公检法机关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网络点对点地发送通缉令、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给违法犯罪当事人。暑期防骗警报拉响,家长应对孩子加强防骗教育,不添加陌生人,不和陌生网友视频通话。在网络平台收到陌生人信息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家长要保护好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