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18.4万亩早稻开镰 机械化“双抢”跑出丰收加速度
炎炎夏日,遍地金黄。近日,安乡县18.4万亩早稻陆续成熟,迎来收获季。连日来,种植大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全力投入早稻收割工作,同时同步推进秸秆粉碎翻耕,为晚稻插秧争取时间。
7月10日上午,记者顶着烈日走进位于安乡县安障乡的安乡县盛鑫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育秧及种植基地。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金色稻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串串金黄色的稻穗压弯了青绿色的禾秆。
随风波动的稻浪中,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黄的稻穗被快速卷入机器。短短几分钟,干净的谷粒就装满了收割机的存储间,粗壮的秸秆则被收割机直接扎碎,从尾部腾起一幕“粉幕墙”,直接还田成了下一季轮作的肥料……
在负责人邓建彪的带领下,记者踏入了这片金色的稻田。此时,一台已经装满的收割机在操作手的操作下,“屁股一撅”,金黄的谷粒直接“流”进了运输车的车斗……
“轰隆隆……”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数十只白鹭“哗”的一声腾空而起,迎着火红的太阳飞向天际。
抬眼望去,几台旋耕机正在紧张工作,身后巨大的涟漪组成一朵莲花,慢慢荡漾开去……
“我们现在都是收割、大棚滚秧、翻耕等工作同步进行。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的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已经很少使用人力了。科技改变生活!现在的农业生产已经变成了享受,一种‘丰收’的享受!”邓建彪感慨。
邓建彪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为农业生产赋能的效果凸显,以前,农民靠体力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累人,效率不高。如今,插秧机、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智能育秧工厂……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的农业装备在田间地头轮番上阵,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农业生产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
在大鲸港镇龙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一片金黄。3台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快速切割、脱粒,随后稻谷被装车运往烘干中心。碎草机与旋耕机紧跟其后,把秸秆粉碎还田,翻整土地,为晚稻抢插加快了进程。
安乡县龙明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刚介绍,今年该合作社种植了近1500亩早稻,目前正在全力收割,预计5天左右能全面完成,每亩产量可达650公斤。收割和打田同步进行,整个“双抢”工作预计7月15日全面完成。
为解决早稻收割后的秸秆处置难题,安乡县因地制宜,鼓励种植户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打捆离田等举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为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龙刚表示,今年采用“双碎”方式,收割机碎稻穗部分的草,旋耕机碎稻梗部分的草,既利于第二季作物生产,又不影响环境,避免了焚烧秸秆。
近年来,安乡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服务,推广优良品种,有效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今年,该县早稻种植面积共18.4万亩,预计亩产量较常年提升10公斤左右,实现了早稻高产绿色高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