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推行“五不”工作法走出县域善治新路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06 07:58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朱爱华 杨贤辰 张樟

前不久,石门县楚江街道观山社区两居民因停车发生纠纷,社区网格员不厌其烦地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很快化解了矛盾。近年来,石门县创新推行“不回避、不激化、不含糊、不厌烦、不上交”的“五不”工作法,实现县域矛盾纠纷化解率98%、连续8年稳居“全省平安县”之列的治理成效,走出县域基层善治新路径。

楚江街道观山社区作为城区面积最广、社情最复杂的社区之一,自推广“五不”工作法以来,受理矛盾纠纷281件,调解完成273件,化解率高达97.15%。该社区多次被评为市县平安建设、无上访村建设先进单位。

壶瓶山镇杨家坪村推广“五不”工作法后,直面群众问题;坚持调解优先;发扬“不厌烦”作风,倾听群众心声。对以往累积的问题逐个销号,村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该村已成为当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邻里和睦、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典范。

夹山镇境内的石门县双龙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粮食种植项目一度因土地流转矛盾而濒临夭折。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广运用“五不”工作法,在保障民众权益与促进企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镇村干部逐户进行沟通,为村民量身定制补偿方案,还推动企业建立反哺基金,让农户摇身变成了产业工人。如今,合作社在该镇多个村庄成功落户,开发助力乡村发展、年产值上千万的“主力”项目。截至目前,夹山镇成功化解352起矛盾纠纷,解决53起突出信访案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实现零越级上访、零民转刑案件的目标。

如今的石门,不论是网格员、基层干部还是群众代表,都已成为“五不”工作法的践行者和代言人。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石门实践,“五不”工作法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推动了治理效能的提升,成为基层治理的样本,为县域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谭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