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 共守安澜——石门县防汛救灾综述
6月18日11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席卷石门县,顷刻之间,风雨如怒,电闪雷鸣。面对严峻汛情,政府、救援队伍、志愿者与群众携手并肩,迎难而上,在风雨中谱写了一曲守护生命与家园的壮丽战歌。
骤雨倾城,河水暴涨,石门面临考验
在接下来的43个小时里,石门县平均降水量达到246毫米。雨水倾泻而下,磨市镇、白云镇、维新镇小时降雨量和累计降雨量均突破了历史极值。
随着暴雨的持续侵袭,石门县的河水迅速暴涨。澧水干流石门站的水位20日17时已达到了59米,相应流量为10800秒立米。汹涌的河水如同一条愤怒的巨龙,奔腾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河水漫过了河岸,淹没了周边的农田和村庄,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骤雨倾城和河水暴涨的双重打击下,石门县汛情告急。全县受灾人口达到68962人,虽然没有死亡和伤病人员,但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的人数达到11842人,需要紧急生活救助的人数为9198人。
骤雨与洪峰交加,石门县面临严峻考验。
科学调度,指挥有力,防汛机制经受住严峻洗礼
石门县在此次防汛抗灾过程中,展现出了高效有力的应急指挥能力。自6月18日11时强降雨开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于18日16时30分果断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并对降雨区域实施叫应提醒,要求各级责任人迅速做好应对准备。随着雨情的加剧,18日20时,石门县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19日0时20分,又进一步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并持续保持防汛Ⅱ级应急响应状态。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为后续的防汛抗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自启动应急响应以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先后4次召开防汛抗灾调度会。会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监测预警,科学研判调度,落实工作措施,坚决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各联点县级领导第一时间赶往受灾乡镇,全面摸清受灾底数,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在白云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县人大、电力、自来水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实地查看灾情,并在鹤山村村部召开紧急调度会,对救灾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
为了更好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石门县紧急抽调应急、水利、农业农村等10家单位的人员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前往受灾地区。县应急管理局派出2个查灾组对全县受灾情况进行勘测,并与县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督导值班值守,重点水库、水域、地质灾害点等巡查巡护以及转移避险落实情况。
石门县的水库泄洪调度科学合理,为应对洪水起到了关键作用。澧水干流石门站和皂市水库的水位、流量等数据都在相关部门的密切监测和精准调控之中。相关部门根据澧水流域雨水情及水利工程调度情况科学决策,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泄洪,保障了水库和下游地区的安全。
及时精准的预警信息,为群众的转移安置争取了黄金时间。白云镇根据预警信息于6月18日21时启动应急响应,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敲门,最终赶在洪水来临前将有安全隐患的51户103名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磺厂学校和鹤山村村部。
干群一心,英勇逆行,构筑坚不可摧的生命长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石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他们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作战,以坚定信念鼓舞士气,用责任担当凝聚力量。
石门县各抢险队伍迅速出击,争分夺秒地开展抢险工作。在道路抢险方面,此次强降雨使公路灾害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山体滑坡、路基垮塌等情况严重,抢险人员反应迅速,调动机械设备370余台次、运输车辆240余台次、抢险人员1100余人次,全力保障主干道路通行。
6月18日23时,太平镇易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覃事渊巡查至8组刘楚清家,发现其屋后土层有滑坡迹象,他立即抄起一面锣边跑边敲,提醒群众赶紧转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刚则带着抢险队员对土层进行临时加固,疏通屋后排水沟。看见79岁的刘楚清老人行动不便,李刚背起他就走向车辆。
6月18日晚,罗坪乡何家峪至安溪路段出现塌方,影响了周边3个村数千名村民的出行。何家峪村党支部书记王辉龙接到电话后,立即联系联村干部和石门县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队长覃事军带领队员,会同联村干部、村干部等一行5人,带着工具驱车赶往现场。当时大雨如注,公路水流湍急,但他们毫不退缩,下车后步行前往塌方山体观察地形。经过他们1个小时的奋战,塌方现场的树木和泥土全部清理干净,道路恢复通行。
6月18日至19日,石门县部分地区供电设施受影响,130余名“电骡子”组成8支突击队,第一时间赶到最前线。崔家井村等地用电受影响,22名“电骡子”前往排查故障。在锁定故障点为023至024号杆间电缆后,他们迅速采取措施,先隔离故障点恢复前端供电,随后又调应急发电车为后端供电。“电骡子”在雨中鏖战1个多小时,最终在6月20日2时让该线路全线恢复通电。
一群青年志愿者得知白云镇集镇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后,主动来到现场,协助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进行人员转移和物资搬运工作。他们挨家挨户敲门,帮助群众收拾重要物品,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背到安全地点。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物资存放点和受灾群众安置点之间,有的手上磨出了血泡,但却没有丝毫怨言。
在太平镇易家湾村,青年志愿者们得知村道被树木、碎石等阻断,影响了孩子们上学后,他们迅速组织起来,拿着工具赶到现场。他们用弯刀砍断树枝,用铁锹铲走碎石,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道路疏通,确保了孩子们能够按时上学。
在子良镇,青年志愿者们化身“守坝卫士”,和党员干部们一起巡查河道和水库的堤坝,密切监测水位变化。他们在雨中坚守岗位,一夜未眠,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村庄的安全。
村社守望,互帮互助,
灾后重建恢复工作紧张有序展开
暴雨停歇,洪水退去,留下满地狼藉。石门县各乡镇迅速集结力量,开展清淤工作,争分夺秒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在白云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志愿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清理淤泥和垃圾的工作中。因房屋倒塌造成交通中断后,村里迅速调来推土机,排障疏通道路,派出所派出警力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施工和通行安全。得知农户周泽书突发中风的消息,镇村干部就近找来一辆两轮斗车,将他送到主公路。周围的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帮忙抬周泽书上车,有的帮忙推车,以确保他能够及时转运到县医院进行救治。
全县的救灾物资发放现场均秩序井然,大家自觉排队,并主动将紧缺物资让给更需要的人,有的村民还拿出家中粮食和生活用品与邻里分享。
截至6月20日16时,全县共出动人员172人次、车辆116台次,累计清理较大塌方及落石89处,处置严重影响交通的倒伏树木87棵,清通边沟82处,疏通涵洞50处,有力保障了国省干线畅通。
洪灾过后的卫生防疫关乎群众生命健康。防疫人员深入灾区,检测饮用水源并消毒。卫生健康部门组建专业队伍,深入各乡镇发放防疫物资,普及卫生知识,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在清淤与防疫同步推进的同时,生产生活逐步重启。
农业部门迅速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对于受灾较轻的农田,及时进行排水、施肥和补种;对于绝收的农田,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改种其他适宜的农作物。
此外,电力部门在20日已处理10千伏线路故障5处,为企业和商家的复产提供了电力保障;通信部门累计出动保障人员184人次、应急抢修车77辆、发电油机45台、卫星电话4个,修复了被洪水损毁的通信光缆。
洪灾中,全县倒塌房屋5户12间、严重损毁的房屋57户151间,相关部门正组织力量进行评估和修复。
大爱无疆,八方支援,
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在得知石门汛情的第一时间,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就纷纷伸出援手,紧急调配物资运往灾区。
6月18日汛情开始,石门县应急管理局紧急调拨帐篷100顶、折叠床200张、米油等物资500件,用于转移群众临时生活保障,确保他们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
6月19日下午,折叠床、方便面、手电、蜡烛、饮用水等应急救灾物资从县城紧急运送到白云镇各村村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迅速组织受灾群众领取相关物资,让受灾群众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6月23日下午,应急管理部调拨的救灾物资抵达石门救灾物资临时储备库。这些物资包括800张折叠床、800床夏凉被、800床棉被和30顶帐篷。
在石门防汛抗灾的战场上,众多社会组织积极响应,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灾害发生后,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公司的定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受灾群众的财产损失进行勘验定损。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自发组织起来,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服务。
正是因为有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石门县才能更加从容应对此次洪灾,受灾群众才能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这份大爱无疆的精神,将激励着石门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