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干部就要把心拴在群众身上”——记全国劳动模范、汉寿县岩汪湖镇金盆岭村党总支书记张祖爱
近日,记者走进汉寿县岩汪湖镇金盆岭村,通村的水泥路笔直延伸,路边不见一根杂草。拐角处,玩具厂百来台自动化生产机器传来“嗒嗒”的机器声。“这个玩具厂可是我们村的聚宝盆。”村党总支书记张祖爱向记者介绍道,他身后,两台旋耕机正轰隆隆驶过刚播种的稻田。
从村小组组长到村党总支书记,张祖爱扎根基层26年,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担当破解难题,将一个“负债村”变成集体存款超300万元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己也在4月28日举行的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党员就是群众的主心骨
“党员不带头,群众咋信服?”2016年,张祖爱刚接任村党总支书记时,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张祖爱推行党员百分制积分管理:义务清扫公共区域、调解邻里纠纷、带动群众创业均可积分,每月公示“红黑榜”,年终挂钩评优评先。
村口草坪旁立着党员责任牌,每位党员承担自己负责的花坛、草坪及村主干道区域的环境卫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前我们积极性不高,现在比着干!”龙泽刚说。这一创新制度累计为村集体节省保洁支出超6万元。2018年,新华社报道这一经验,金盆岭村成为全省第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作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祖爱总结出“将心比心听诉求、以心换心解难题、同心共心促和谐”的“三心工作法”。2021年,金盆岭村10组村民张兆华和张兆付两兄弟因田地问题闹得家庭不和,双方生产搞不下去,两家经常吵架、打架。张祖爱带着调解队连续3天上门,把两家多年来的恩怨掰开揉碎分析,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张书记的调解不是和稀泥,他讲公道、讲感情。”村民李大姐感慨。自2003年以来,张祖爱累计化解矛盾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得让群众看得见变化
“以前村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民梁利浩指着门前新修的水泥路说。张祖爱深知“要想富,先修路”,全村投入资金安装路灯970盏,硬化路面21.8公里,实现“夜晚亮化”;疏浚沟渠39.8公里,农田旱涝保收;新建4米宽生产道29公里,农机直接开到田头。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张祖爱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垃圾分类法,将转运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可沤肥垃圾分类处理,其中,可回收垃圾年创收入8.6万元。“过去垃圾靠风刮,现在分类靠大家!”村民王功兴笑着说。如今的金盆岭村,电力、网络、监控全面升级。该村被评为“常德市美丽乡村”。
产业兴旺,村强民富才有底气
曾经,金盆岭村是远近闻名的“负债村”,村集体欠债127万元,“我不能再让乡亲们过穷日子。”张祖爱在心里默默许下承诺:让村民都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
“光靠种粮只能填饱肚子,得发展特色产业!”张祖爱带领村民探索多元发展路径,通过积极争取、外引内联等方式,成功引进一批企业落户该村,重点培育玩具厂、家具厂、电子厂等民营企业,解决村民就近就业500人左右,就业村民每年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同时,通过资产投资、资金入股、盘活资源、土地承租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都在70万元以上。目前村集体存款已突破300万元。
“金盆岭村的今天,是学习和交流出来的!”张祖爱坚持送教上门与开门迎学双向发力。他带着村干部赴衡阳、郴州等地授课,分享“党建+产业”、积分制管理等经验;同时接待省内外多个县市区考察团,现场讲解乡村振兴实战案例。“张书记常说成绩‘归零’再出发,这种进取精神让我们深受触动。”村干部杨帆感慨。
当问及荣誉,张祖爱依然质朴如初:“组织信任我,群众需要我,我就得把责任扛起来。”从“负债村”到“明星村”,张祖爱用26年坚守诠释了基层干部的初心——把心拴在群众身上,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