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从“坐堂问诊”到“上门巡诊”——临澧县安福街道太山社区创新思路探索基层治理新方式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1-10 08:5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萌 黄飘 罗引含

2024年12月3日下午时分,临澧县安福街道太山社区天心堰组居民熊家伍的心情十分压抑。因家门口的耕地面积和归属问题,熊家伍和隔壁家的熊大柏争执过几次,差点大打出手。

一场因耕地引起的纠纷,引起了太山社区调解走访小组的注意。大家在微信群里通知后,太山社区副书记周燎和网格员熊富贵火速赶到现场,先充当“和事佬”平息双方怒火,然后就纠纷的根源进行勘察,联合社区老干部对耕地纠纷进行调解。几个小时后,熊家伍和熊大柏两人就耕地问题调解方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感谢社区调解走访小组,如果不是他们摆证据并且现场测绘确认,我和邻居可能结仇了。”当恩怨解开后,熊家伍内心终于释然了。

这是太山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一个典型案例。

太山社区耕地面积较大,相关产业发展兴盛,土地流转次数频繁,邻里之间因耕地问题纠纷不断。

为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太山社区结合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整合辖区老党员、乡贤、户长、屋场义务调解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成立调解走访小组,把调解工作台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把矛盾纠纷排查到化解的“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

2024年5月中旬,太山社区农户庄某一大早就跑到社区反映,自己种的油菜还没收割,就被同组农户肖某毁了。眼看一粒粒油菜籽洒落在土壤里,庄某又急又气。

一看又是土地纠纷造成的麻烦。周燎立刻拉着农户赶到被损毁的油菜田边,联系双方联户的邻长和组长,在肖某的屋场上展开一场特殊的调解屋场会。

“这块耕地一直是我们庄家的,你种你家玉米为什么毁我家油菜?”

“我爸说这块地以前就是我们肖家的,后面怎么成了你家的了,我都没找你麻烦呢!”

……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后面,调解走访小组拿出了一张耕地红线图,双方在耕地上拉皮尺现场勘察确认。原来,近年来土地分界线发生了偏差,双方这才产生了纠纷。

根本原因找到了,调解走访小组开始调解双方矛盾纠纷。最终肖某联户邻长出面与其谈心,通过讲事实、摆道理,最终肖某同意赔偿庄某损失。一场纠纷在调解走访小组的努力之下,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百年不散老乡亲。村里的争端一般都不大,比如婆媳关系、婚姻关系、邻里关系、耕地纠纷等,只要用情用心做好群众工作,没啥解不开的疙瘩。”太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显贵告诉记者,成立调解走访小组是社区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的一种尝试。

为此,太山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矛盾调解三步走”方法,即“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回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持之以恒的关怀,让问题在初发时得到有效遏制。一方面,积极动员居民代表力量,以乡情、友情、亲情为纽带,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走家串户的闲聊中解决矛盾纠纷。另一方面,以民情恳谈会为契机,分片区、分小组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一系列工作,让群众求助有人、说理有门。

“以前,社区调解纠纷在社区综治调解室进行,大家都感觉有点压抑,既然有纠纷,为啥不到产生纠纷的地方去处理呢?”李显贵感慨,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只有将群众的问题摆在面前,从‘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一步一步找到纠纷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