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返乡创业“蛋鸡王”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7-01-12 08:50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彭程 吕会明

 隆冬季节,太阳却如春天般温暖。2016年12月16日,记者一行驾车专程来到汉寿县蒋家嘴镇家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蛋鸡一要注意防疫,二要注意饲料配比,三要注意鸡舍温度……”见到刘家德的时候,他正向前来取经的村民传授蛋鸡养殖技术。

 从最初的一名搬运工,到自己创业几次失败,再到7年前养殖蛋鸡成功,再到2016年养蛋鸡综合营业额达到1.7亿元,今年45岁的家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家德,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不仅自己实现了创业致富梦想,还带动周边市县151家蛋鸡养殖专业大户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几起几落  艰苦创业成功

“农村是块广阔的天地”,这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刘家德来说,感受更为强烈一些。“走上回乡创业这条路,就是因为现在农村发展环境很好,政府为了鼓励年轻人创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创业有机遇、有平台,只要肯吃苦、有恒心,在自己的家乡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说起他回乡创业养殖蛋鸡的事,刘家德十分感慨。

刘家德自幼家里贫穷,兄弟姐妹多。1986年,15岁的刘家德考上高中后,因家里没钱为他交学费只好辍学。但是,他没有就此消沉下去,毅然走上了南下广州打工谋生之路,在一家台资企业一干就是10年。为了攒钱,他10年很少回家探亲。

1996年,与刘家德一同进厂打工的爱人因怀孕被老板炒了“鱿鱼”,只好回老家四川调养。春节刚过,喜讯传来,刘家德喜得千金。老板准他一个星期的假探望妻女,不料那年正月天寒地冷、大雪封山,待刘家德返回工厂时已超假3天。老板不听解释,连当月的工资都不给发,直接通知他:“你被解聘了!”

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10年的摸爬滚打没闯出什么名堂,刘家德并不灰心。他回到老家蒋家嘴镇,经过做周边市场调查,在原阳南塘乡街道上租房搞大米加工。每天给农民家的稻谷加工成大米,虽然很辛苦,赚钱也不多,却比打工强,起码不用受老板的气。

眼见生意上了正轨,一天比一天红火,可是房东不愿意了,说加工大米粉尘多、噪声大,要求中止合同。无奈,刘家德只好另作打算。

初次尝到创业甜头的刘家德,1998年拿出全部积蓄,回家办养猪场,年初购进猪崽4.2元/斤,待到年底育肥出栏时只卖2.4元/斤。一下将全部投入资金亏完了。

亏了怎么办?借钱何其难!在再创业贷款无门、借钱碰钉子的情况下,刘家德只好到镇上广源纺织厂当搬运工,妻子也进厂当了一名纺织工。

刘家德在广源纺织厂当搬运工4年,当时只有60公斤的他,最多一次能搬起超出他体重几倍的货物,节假日加班也是经常的事。

4年间,刘家德始终没有放下创业的初衷,坚持自学,多途径收集信息。虽然他每月将工资如数交由妻子打理,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把妻子留给自己的零花钱积攒下来,托同学从深圳买回一台二手电脑。工余时间上网,开阔了视野。

一次,刘家德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桃源县有一老农饲养蛋鸡一年赚了20多万元。这让刘家德怦然心动,于是决定饲养蛋鸡。他通过老农介绍,得知在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有个“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可提供技术、鸡苗和饲料。特别是该公司董事长陈其军几起几落的创业经历,更加坚定了刘家德饲养蛋鸡的决心。

“你放心,我公司不仅为你提供蛋鸡饲养技术,还回收产品……”陈其军也被刘家德的诚心打动。当收到刘家德的求教信后,陈其军立即安排公司技术部、销售部经理专程来到刘家德家,现场指导他修建了第一栋鸡舍。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家德成功了!他一栋鸡舍饲养5000只蛋鸡,一年就挣了10多万元。“简直是财神跟着我赶!”刘家德介绍说,他建鸡场时市场上一箱鸡蛋只卖140元,等他把鸡场建成后,一箱鸡蛋就卖到了170元。当年,他光卖鸡粪就赚了3万多元。

在做了一番深入的市场调查后,次年,刘家德将赚的钱又投入修建了第二栋鸡舍。他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养鸡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精通科学技术。于是,他订阅了《禽业导刊》《畜牧兽医》《农业科技与信息》等养殖报刊、书籍,闭门苦读,弥补自己在知识和技术上的欠缺。

为了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刘家德前往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拜师学习蛋鸡养殖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刘家德依靠科学的养殖方法和自己的勤劳苦干,蛋鸡养殖死亡率降到了7%以下。

掌握了技术的刘家德如虎添翼,他的养鸡场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今,他每天销售鸡蛋的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比他当搬运工时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还要多。

凝心聚力  走上合作之路

养鸡业要发展,小打小闹是不行的,制约养鸡业发展的因素中,销售是瓶颈。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迫切需要懂市场、会经营的人领着他们干,只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依靠龙头带动,同经销商和养殖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几年的生产实践,刘家德切身体会到,要想扩大蛋鸡的生产规模,就必须走合作之路。

“养殖业正在转型,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路子。”2012年4月,刘家德联合16户蛋鸡养殖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汉寿县家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有了,但要让养殖户们都来参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地许多群众心里充满怀疑,觉得刘家德是异想天开。养这么多鸡,资金从哪里来?鸡蛋卖给谁?亏了怎么办?面对群众的质疑,刘家德逐家逐户做思想工作,广泛联系养殖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我担”养殖新机制:对养鸡5000只以上的专业养殖户免费送一个价值万元的饲料塔,对刚刚涉足蛋鸡养殖的农户,采取包产品质量、包养殖技术、包产品销售的“三包”办法,扶持农户走上养殖路。对一些困难户有心养蛋鸡却没钱买鸡苗、饲料的,刘家德就主动提出先给鸡苗、饲料,产蛋后再以蛋抵款。

刘家德还给每个入社社员发放养殖日志表、饲养手册、技术服务跟踪卡,为农户免费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并发送免费疫病防治资料。

针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养殖环境变化、疫情复杂化等问题,刘家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蛋鸡养殖技术培训班,聘请养殖专家现场授课,至今已培训养殖户1000多人(次)。

刘家德还组织养殖大户到桃源县枫树维回乡等养殖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对广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特别是推广先进的饲养方法和实用技术,社员的养殖效益得到了普遍提高。目前,刘家德的“汉寿县家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集鸡苗孵化、饲料供给、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刘家德多次向镇党委提出成立合作社党支部的申请,2015年7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成立了“中共汉寿县家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目前发展党员2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合作社增添了发展活力。

为了保障群众利益,刘家德探索出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既扩大了合作社规模,又规避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产品经过分选、包装,直接进入当地和周边益阳市各大超市,并远销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入社养殖专业户增收显著。

“作为合作党支部书记,我一定会发挥自己的带头模范作用,把鸡苗、饲料、药物赊给农户,让农民积极参与进来,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鸡苗、饲养管理、防疫灭菌、产品销售等服务,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加入到合作社当中来。”刘家德如是说。

为了让合作社社员尽快了解到养殖信息,刘家德还创办了合作社网站,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网上讨论禽病防治、鸡蛋销售价格、下架鸡价格等,为社员相互沟通信息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平台。

蒋家嘴镇阳南塘村的刘强,原来长期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3万元的收入,但长年奔波在外,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想找个安稳的营生。2014年春,刘强在自家院子后面建了两座鸡舍,从事肉鸡养殖。然而,隔行如隔山,由于不懂技术,加之缺乏防疫意识,在肉鸡快出售时发生疫情,一下子赔了近5万元。

刘家德听说后硬是把已经跑到广州打工、“死也不再养鸡”的刘强叫回来,鼓励他重新开始。技术指导、饲料配送、产品销售……从此刘家德对他照顾有加。就这样,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刘强不但挽回了损失,还新修了楼房,买了一辆小车。当初不少和刘强有同样遭遇的人纷纷“转轨”加入到蛋鸡养殖行列,成为了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合作社成立短短4年时间,刘家德使汉寿县的蛋鸡养殖业实现了“大一统”,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一大批养殖专业户迅速崛起,入社蛋鸡养殖专业户目前已达到151家。

2014年,汉寿县家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汉寿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刘家德荣获“汉寿县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并被评为“汉寿县青年创业之星”“蒋家嘴镇优秀共产党员”。

刘家德还有一个宏伟的设想,他希望以销售和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建立蛋鸡产品深加工公司,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建起蛋盘厂、饲料厂、种鸡厂,打造产业集群,推进蛋鸡养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扩大蛋鸡产业链,带领更多农户致富。


(编辑 张蓝尹)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