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广厦万间映欢颜—— 解读棚户区改造“津市模式”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5-05-28 10:0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侯碧海 通讯员 王军 刘芳

  九码头片区198户,征收已完成90%;澧水二桥片区200户,征收已完成40%;太子庙片区360户,已发布征收征求意见稿;原面粉厂味精厂片区103户,已完成摸底;三洲驿菜市场北侧片区158户,已发布征收征求意见稿;湖桥片区1000户,已完成78户公房整体搬迁;三湖片区1464户,已进入施工改造阶段;孟姜女大道片区230户已完成改造;三眼桥二期345户正施工改造;襄阳街办事处片区374户,已施工改造220户;金鱼岭办事处片区491户,正在设计施工方案……

  如今,津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据统计,今年该市共实施“棚改”项目14个5544户,包括6个整体搬迁项目2019户、8个维修改造项目3525户。

  近年来,津市市大胆创新,立足民生,让利于民,有效破解了棚户区改造起步难、征收难、融资难、分配难等四大难题,先后融(出)资20多亿元,改造棚户区16个,惠及住户8400户,改造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4487套,征收拆迁房屋7338套,基本实现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应改尽改”、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的目标。

  “1+2+3+X”模式  破解“起步难”

  2012年,津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五年完成棚户区改造”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由政府作为“棚改”工作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责任主体,承担资金筹措、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房屋征收、工程建设以及拆迁安置等任务。该市创造性地探索出了“1+2+3+X”模式,即“1个指挥机构协调、2轮公开拍卖防控风险、3种自由选择安置方式、X个筹资渠道融资”。

  该市对棚户区改造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2012年就开始对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制定了《津市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2013年-2017年)》,完善了棚户区改造的顶层设计。为了强化组织领导,该市组建了棚户区改造工作指挥部,成立了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健全了“棚改”指挥部、市直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四级棚户区改造组织网络,并与各相关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该市还先后出台了《津市市规划区制止和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20多项制度,大力推行控违拆违,近年来共拆除违法建筑5955处、161770平方米,确保了“棚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个三”模式  破解“征收难”

  房屋征收是棚户区改造的首要难题。在棚户区改造中,普遍面临人口密度大、房屋成分杂、居住人口乱、弱势群体多、补偿期待高、群众诉求多等难题。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市在棚户区改造中推出了“三个三”工作模式,即公开三方面内容、实行三种自由选择方式和坚持三项监督机制。

  公开三方面内容,即征收方案及补偿项目标准公开,被征收房屋产权、用地性质、装饰、水电设施、建筑结构、建筑年代、评估价值等信息公开,最终补偿方式、安置地点、安置房楼层及面积、补偿金额等结果公开。实行三种自由选择方式,即实行评估公司、安置方式、安置地点三种自由选择。自由选择评估公司,房屋征收户可以在常德市6家评估公司自由选择1家,对所拥有的房产进行价值评估,清除了暗箱操作的隐患,确保阳光征收真正落到实处,令拆迁户感到公平与满意。自由选择安置方式,改变了过去征收价值对等补偿的办法,充分尊重拆迁户的选择,由拆迁户自由选择货币补偿或者房屋产权调换。对私房户选择房屋安置的,实行“征收面积+10㎡”的面积加量惠民补偿;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私房户,给予产权价值20%的奖励,鼓励被征收户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对国有直管公房承租户给予7000元/户一次性解除租赁关系补偿,解除租赁关系后符合保障条件的,优先享受廉租房或公租房保障,确保了被拆迁群众的根本利益。自由选择安置地点,房屋征收户在安置地点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就地安置,也可以选择异地安置,目前该市共有6个安置点供房屋征收户自行选择。坚持三项监督机制,即坚持职能部门监督、征收户相互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地防止了人情征收和违法征收。

  “四个一块”模式 破解“融资难”

  “棚改”的另一难题是融资问题。为了强化资金保障,津市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采取财政资金投一块、上级资金补助一块、搭建平台融一块、市场运作筹一块等“四个一块”模式,多渠道筹措棚户区改造资金,有效破解了“资金从哪里来”的难题。首先是财政“注”。该市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棚户区征收、安置以及下水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项目“绑”。该市通过整治民生保障项目,将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危房改造等项目捆绑建设。近年来,在省住建厅、财政厅、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该市积极向上争资、对外引资,先后完成了油榨坊、天后宫、襄阳街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539套。另外,还争取到了全省棚户区功能完善性改造示范小区项目,对新村三眼桥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对46栋、1681户居民实施了控违拆违工程、下水道翻建工程、管线入地连通工程、建筑立面装饰工程、道路综合提质工程、环境亮化绿化工程、服务网点配套工程等七大功能改造建设;完成建筑立面装饰46栋、改造小区道路1800多米,铺设人行道板砖7800多米,新建小区文体广场1个,管网基本实现入地,道路绿化、亮化覆盖率达80%以上,小区医院、幼儿园、菜市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便民服务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再次是平台“融”。他们依托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法人负责具体项目的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和项目担保等融资。目前,该市通过将“棚改”项目打捆,已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4亿元的贷款。第四是市场“筹”。该市采取“两轮公开拍卖”模式融资,将“棚改”开发和房屋征收及安置房、市场、道路等政府项目打捆,面向社会,对棚改区或实行开发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分两轮依法进行公开拍卖。利用这一方式,生产街棚户区第一轮开发权拍卖成功融资2.2亿元。

  “三让”模式 破解“分配难”

  “棚改”的又一难题是利益分配问题。以往,不少地方的“棚改”经历了多次启动、搁置、再启动、再搁置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为了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棚改”的积极性,津市坚持“三让”工作模式,即在让利于民的前提下,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启动系列民生工程,让群众满意,让百姓受益,此举有效破解了“棚改”利益分配难题。首先是制定惠民政策。近年来,该市先后出台了涉及廉租房、公租房分配、房屋租赁补贴、房屋征收补偿、危房解危、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其次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近年来,该市实施了水泥砂石路柏油化工程、地面管网改地下工程、城市水污分流改造工程、黑瓦屋改造工程、小区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工程,先后改造完成10多条主干道,改造100多个小区。如荷花社区按照“家园、田园、公园”定位,从环境、文化、功能入手,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设施配套、平台建设、文化广场、蔬菜产业园、清湖公园建设,实现了全面升级,解决了居民出行难、休闲难、排污难、饮水难等诸多困难,使居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再次是启动环境整治。为了让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该市采取门前三包、单位路段包保等措施,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进行整治,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让居民享受到了“棚改”带来的好处,分享到了“棚改”成果。

  津市的“棚改”,赢得了市民的啧啧称赞,使广大居民群众露欢颜!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