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2005-01-11 15:57 来源:市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号:【

——2005年1月11日在常德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陈君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带领下,按照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的总体要求,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创造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为十五年来最高值。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工业增速达到32%,居全省第二位,综合效益指数251%,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利润2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完成财政总收入91.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42.9%。地方财政收入21.6亿元,增长25.8%。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952元,增加402元,增加额为十五年来最高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0元,增加969元。

——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实施再就业工程、建设市县城区防洪圈、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发展农村沼气、改造市县城区小街小巷、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城乡扶贫帮困、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加强职业病防治、开展助学行动等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获得“中国魅力城市”称号,城市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这些成就,标志着常德的发展正在进入提速增效的新阶段,必将转化为全市人民继续前进的新动力!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工业提速,创新政策措施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引进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四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招商引资工作,掀起以引进新上工业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新高潮。多层面组织招商活动,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家,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引进内资51.8亿元。三金制药、吉春药业、巨星方便米粉、中韩寰球电子科技园等53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重庆国人啤酒、德惠纸业、烟机厂生活用纸包装机械、宝龙特种汽车等44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德山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调整部分管理体制,委托部分审批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了开发区的发展活力。

采取奖励措施,促进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全年累计投放工业贷款47.4亿元,比上年增加4.9亿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市纳入改革范围的工交、内贸、粮食、供销等领域的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推行优化环境十项制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从严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围绕农民增收,加大支农力度

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1.3亿元,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2.7亿元,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农村出现多年未有的好形势。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五个百万亩工程,粮棉油猪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杨树、珍珠、高效水产和现代牧业等新兴产业规模扩大。发挥农村专业协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纽带作用,协会组织发展到348个,拥有会员3.6万户,带动农户30多万户。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9家,增加17家,部分农产品的产业链和市场品牌正在形成。种苗工程建设和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确保了“禽流感”不流入我市。

支持和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6.7万人。全面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任务。

(三)围绕城市提质,加强城市工作

确立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创新城市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了柳叶湖总体规划、常德大道详细规划、穿紫河综合整治规划、诗墙公园改造规划,并进行社会公示,使规划更好地体现了群众意愿。

坚持提质为主、适度扩容的城市建设原则,积极争取开发银行授信贷款,扩大城建融资,抓紧了市城区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穿衣戴帽”、杆线入地、人行道板整建和园林绿化工作。吸引14.3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旧城改造和住房建设,为5000户居民提供了新居,市城区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巩固城市创建成果,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检,澧县、石门县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综合服务功能较好发挥,武陵区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

扩大社会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2亿元,增长12.8%。商贸、旅游、物流、餐饮和金融、保险、电信以及中介服务等行业繁荣活跃。

全市新增城镇人口10.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1.8%,提高1.6个百分点。

(四)围绕统筹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坚持教育优先,巩固普九成果,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新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8所高中学校进行了民办教育改制试点,新增民办教育单位46个。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比例达到80.6%,高考录取率达到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推进了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增强科技兴工、兴农能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家,中南大学科技园落户常德。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投资4894万元,市县乡三级疫情监测网络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交流扩大,文化精品创作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得到加强。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

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9.06‰。严格保护耕地与服务经济建设相结合,规范了用地管理。重视环境保护,加强了老污染源的整治,严格了新项目环境污染的准入审批。人民防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提高。统计、物价、人事、外事侨务较好地履行了职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民族宗教、气象、农机、地震、档案、方志、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15%。临岗、澧东、新张公路,大湖口、毛家岔大桥建成通车。常张高速、常吉高速、皂市水库、石门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围绕群众利益,切实关心民生

促进就业再就业,落实各项再就业援助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信息发布,组织再就业培训和再就业专场招聘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9900人。

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工伤、生育保险和国有农垦企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5.5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3.3万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2.9万人。

开展城乡扶贫帮困,供养农村五保户3.6万人,救助农村特困户7.3万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1万人,12.4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资助贫困学生3.6万人。

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变上访为下访,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督促落实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信访问题,努力消除和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六)围绕依法行政,改进政府工作

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行为,取消行政许可项目75个。加强政务中心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扩充政府门户网站,实行市民旁听政府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开通“12345”市长热线,4个月处理群众投诉和各种具体问题9700余件。

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0件,政协委员提案323 件。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缺点和弱点,群众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一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经济外向度不高,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上得比较少,提升经济总量、扩大社会就业任务繁重;二是民营经济规模不大,民间投资尚未充分启动;三是县乡财政运转比较困难,乡村消赤减债任务艰巨;四是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压力比较大,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教训极为深刻。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任务

2005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态势显现,国内各地区经济自主增长的积极性高涨,省委省政府落实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明确,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深感发展的形势紧迫,责任重大。为此,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工业强市、民营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提升城市功能,增进社会和谐,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推动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扭住工业化龙头,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发展步伐

加快发展,关键是推进三化进程,推进三化进程,关键是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建设产业集群,壮大工业龙头。走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式工业发展路子,打造常德工业的“联合舰队”。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发展“251”工程,通过3-5年努力,在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一批产值过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优势产业。其中过100亿元的是烟草、电力、林浆纸、铝材4大产业集群;过50亿元的是食品、机电、纺织、建材4大产业集群;过20亿元的是珍珠、医药、盐化工3大产业集群。各区县(市)按照这一要求,着力建设一批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县域经济支柱。

依托新上工业项目建设产业集群。积极开发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在工业项目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制订和落实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鼓励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工业产业优势。今年,重点抓好泰格林纸、重庆国人啤酒、德惠纸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抓紧常德电厂、海螺水泥、核电站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依托现有企业扩改建设产业集群。按照壮大核心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培育产业集群的路子,引导和帮助现有企业,加快扩改步伐,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扩张式发展。支持和促进常德烟厂、常德烟机、常德纺机、华南光电、金健米业、洞庭水殖、金鹏凹印、恒安纸业、创元铝业、湖南车桥以及杰新纺织、东信棉业、云锦纺织、美华尼龙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以产业聚集。加强园区基础建设,改善园区软硬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利用好园区土地资源,加大入园项目投资强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形成专业突出、产业配套、集约经营的园区经济。

依托企业家人才建设产业集群。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往往能够引领自己的企业开创一片新天地,带动一项大产业。要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建立和充实职业经理人才信息库,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让广大企业家的创业激情竞相张扬,经营才华充分施展。

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农业基础。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建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支持农村流通专业协会发展,通过抓销售,引导和扩大农业生产。落实激励措施,争取年内农村专业协会发展到400个以上,会员达到5万户以上,带动农户40万户以上。

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抓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围绕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3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发展,完善“公司+农户”的机制,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抓质量,创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业生产服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升五个百万亩工程建设水平,形成有常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抓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年内培训农民2万人以上,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主要是免征农业税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从今年起全市实行农业税全额免征。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办法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立足抗灾夺丰收,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兴办引资水利和民营水利。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加强农村扶贫工作。搞好皂市水库移民安置。组织好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乡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面临着不少实际困难。对基层干部和基层工作,党和政府非常理解,充分信任,坚决支持。让我们齐心协力,服务“三农”,扶持“三农”,共同破解“三农”难题,造福农村父老乡亲!

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有效运用经营手段,聚集资金,激活机制,搞旺人气,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规划注重历史内涵、地域文化、自然生态和现代理念的有机结合,凸现常德特色,展示常德魅力。重大建设项目招标聘请高水准的规划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严格控制低档次开发,严肃查处违规建设。城市建设注重精心策划,精心选材,精心施工,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说的精品工程。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主要投入到居民最集中的区域,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完成主要街道杆线入地、“穿衣戴帽”和人行道板改造工程,加快穿紫河风光带开发建设,积极筹建城市会展中心,加强城市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城市周边河氵伏 山、太阳山、德山森林资源,扩大城市公共绿地,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注重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重点抓好城市保洁,做好创建环保模范城、交通模范城工作,巩固和发展城市创建成果。

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和小城镇相协调的城市生态群建设。加强市城区“两岸四区”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县(市)城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支持和引导一批中心镇、边贸镇、旅游镇的发展。年内全市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以上,城市化率达到33%以上。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城市经济。突出发展旅游业,把握常张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的契机,借助张家界旅游优势,以桃花源为品牌,以加快柳叶湖开发建设为重点,整合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市城区商业步行城经营活力,支持鼎城区桥南工贸市场的重建和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中介服务业,培育和引进大的物流企业,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业和咨询、法律、会计、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

加大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力度。把社区组织建设、综治稳定、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作为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建立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淘汰机制,巩固社区基础。强化各级工作责任,确保企业改制新进社区人员有人管、有人帮。

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加强能源、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设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52亿元。能源方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和安乡22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任务,抓好石门电厂二期、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建设。交通方面,实现常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盐关铁水联运港二期工程竣工,加快常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汉寿沅水大桥、安乡夹夹大桥,抓紧常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水利方面,筹资1亿元,全面建成江北城区防洪圈;抓好皂市水库和区县(市)城区防洪圈建设。

(二)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类投资主体活力,形成开放开发热潮。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投资领域,凡是已对外来资本开放的投资领域,均向民间资本开放;凡不使用政府投资、不需要上级平衡建设条件、不属于产业政策限制的民间投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只登记备案。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注册限制,允许新设立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分期注入,分批到位。进一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民间资本新办工业企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型企业的,在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中给予补贴和奖励;对民营企业的纳税大户,由各级财政分别给予重奖;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给予奖励。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放;帮助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市政府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基金,支持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开展民营经济的大宣传、大评比、大表彰活动,推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及时把握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国内先发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突出招商的目标区域,重点抓好对珠三角、长三角和台港澳的招商。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评选和表彰全市十大招商功臣,调动部门招商和全社会招商的积极性。发挥专业队伍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重点开展专业招商,由领导挂帅,专业部门以及工业园区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若干专业小分队,安排专门工作经费,带任务、带项目,进驻到招商目标区域,开展常年驻点招商。运用行之有效的招商策略,充分挖掘“老板、老厂、老乡”的招商潜能。利用好已引进企业的商业资源和示范效应,实行以商招商;围绕现有企业和产业的上下游产品配套,开展链条式招商;依托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搞好资源招商。力争全年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引进内资60亿元以上。

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把加快常德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笼子。同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上级专项资金、统贷统还资金和国外政府贷款。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国资管理为重点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支出重点。深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国企改革扫尾工作。开展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抓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重视诚信建设,创建金融安全区,加强政银联系,引导银企合作。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

(三)实行统筹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

把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始终,尽最大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办好各项公益事业。

扩大社会就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社会就业容量。加强与劳动用工输入地的对口联络,搞好就业信息发布和职业推介。兑现已经出台的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4050”人员再就业。

加强社会保障。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抓好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参保工作。进一步推行工伤、生育保险。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好县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试点。落实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搞好敬老院、福利院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实行教育优先,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建设乡镇寄宿制初中学校和小学,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完成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工程,支持发展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规范教育收费,开展助学活动。

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重视人才工作,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

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认真执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法保护与合理开发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落实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改造乡镇卫生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整顿和规范医疗收费,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抓好国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用药安全。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名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市四运会。发展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创建学习型城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抓好统计、物价、知识产权、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农机、地震、档案、方志、人防等工作。重视残疾人和老龄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健全防控体系,加大对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团伙犯罪、命案、黄赌毒案的侦破打击力度,开展创建“平安常德”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强信访稳定和人民调解工作,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责任机制和领导下访督导机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积极预防、依法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深刻吸取鼎城区桥南工贸市场“12.21”特大火灾事故的沉痛教训,把2005年作为全市安全隐患整治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密排查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得实惠

今年全市将办好以下10件实事:①扩大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6万人。②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农村扶贫帮困。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5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2万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000人;确保城镇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000人。③开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改造危房面积11.4万平方米。④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改造乡镇卫生院125所。⑤发展农村沼气。帮助农民新建沼气池2万个。⑥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使符合政策的12500个对象得到奖励扶助。⑦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24所,集中供养五保户4000人。⑧建设农村公路。改造乡村公路300公里。⑨改造市县城区小街小巷。市城区改造小街小巷50条,县(市)城区改造120条。⑩加强血吸虫病防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对农村晚期血吸虫病人实行免费手术。

三、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增强服务意识。提供服务是政府的本份,创造环境是政府的天职,人民满意是政府的目标。各级政府、所有政府部门、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努力当好称职的服务者。

创新服务方式。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服务方式,在此,我代表市政府作出五项承诺:一是建立优化环境联席会议机制。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每两个月主持召开一次相关部门、部分企业和投资者参加的环境联席会,帮助企业和投资者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和问题,把亲商、重商、安商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把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直接面向群众、面向企业、面向投资者的办事中心。解决好进中心项目“两头跑”的问题,所有办事程序一次告知,所有证照办理和审批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从快办结。三是建立公众投诉快速处置机制。实行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整体联动,对群众、企业、投资者投诉反映到“12345”市长热线的各种实际问题,做到有记载、有处理、有回复。四是全面实行市长、区县(市)长、局长接待日制度。市长每月安排1天、区县(市)长每月安排2天、局长每月安排3天作为接待日。五是在法定范围内严格控制和减少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园区外企业的检查,事前报优化办备案。这五项承诺,既是政府工作责任,也是政府自加压力,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监督,我们决不会一说了之,决不允许部门各行其是,一定言出法随,坚决落实到位!

规范服务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各级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经查实,严格追究责任。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建立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坚持从严治政,赏罚分明。实行层级管理,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提高行政执行力。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勤政为民。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源头治腐力度,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预防和惩治腐败。践行求真务实,切实改进政风。在决策中倡导科学民主作风,做到尊重规律、尊重专业、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在执行中倡导实干拼搏作风,做到一心一意、一以贯之、一鼓作气、一抓到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既实实在在,又生机勃勃。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面临着新的任务,充满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为加快常德发展,建设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归档时间:2024-03-25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