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04-18 09:22 来源:常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阅读次数:
字号:【

一、2024年工作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健委的关心指导下,常德市卫健委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各项工作进位争先、成效明显。

(一)医疗能力稳步提升。围绕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高地,狠抓项目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公寓、科培楼项目竣工使用,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提质改造完成前期工程,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破土动工,市第二人民医院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000万元,全面提升传染病诊治能力。狠抓学科建设,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市直公立医院新引进博士、硕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28名。狠抓中医发展,建成了市县中医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中医科、基层医疗机构“四有”中医馆全覆盖的中医服务网络,市政府与省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临澧县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中医“专家号”下沉村口服务。

(二)综合医改不断深入。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县市区均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建成2-3个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心电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创新了“中药共享调剂配送中心”“外部医管委+内部医共体党委”管理机制和“规范化药房建设”等特色经验。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指标,三年化解公立医院债务近30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石门县中医医院获评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加快“三医联动”步伐,明确政府专门领导统筹,出台系列文件保障,实现了药品集采价格降低56%,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提升至34.92%。

(三)基层能力日益增强。推进机构提质,39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12家达到二级医院水平,3家乡镇卫生院获批全省县域医疗次中心,全科医生配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推进人才赋能,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项目,“名医大讲堂”轮训村医近3000名。抓好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全域试点,完善养老和进退机制,1811名村医完成等级评定。推进资源下沉,34支医疗队、222名医卫特派员和执业医师下沉乡镇开展巡回医疗和驻点指导,29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135个基层医疗机构,县域内住院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保持在90%、65%以上。

(四)民生服务持续优化。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主动扩面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市委书记亲自领办、卫健委主任亲自督办、医院书记院长亲自抓实机制,已完成互认11.76万人次,节约检查费用600.55万元,节约检查费用600.55万元,线上互认次数和节省金额均排名全省第一,得到人民网、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推进卓越服务医院建设,开展特约人员“体验式就医”“群众满意门诊大厅”建设、“健康专员进企业”等活动,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完善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产前筛查、普惠托位、医养床位建设等列入民生实事,千人口托位达4.32,全面落实生育假期、个税扣除、儿童免费乘坐公交等系列措施,营造了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五)健康服务更加可及。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实健康促进,推行“三减三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慢病管理,推进医养结合,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位居全省第二。强化传染病防治,规范“防、治、管、报”各环节,主动开展重点人群艾滋病检测,将胸片检查纳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项目,结核病、艾滋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0%、8%,未发生学校聚集性结核疫情。血吸虫病防治获国家调研组认可,4个疫区通过验收。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39.27%。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成市县疾控局成立和疾控中心合并重组,5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疾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六)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创新医疗监督管理“五大监管”,开展医疗美容市场整治、“利剑护蕾 雷霆行动”“霹雳行动”等专项行动,查处医疗机构112家。扎实开展医德医风和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治理,深入查找问题线索197条,处理相关人员25人,行业风气持续好转。全力守好安全底线,联合公安部门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管控、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全面提升,全市医疗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2025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一)深化医疗改革成效。积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公立医院编制、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绩效分配管理”等改革。组建“三医”协同发展机制专班。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争取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二)抓好基层能力提升。推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合理布局,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辐射能力。落实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清单,开展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持续抓好基层人才培养,强化乡村医生规范管理。

(三)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推进疾控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持续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促进医防融合。强化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控,保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常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重点专科建设。鼓励公立医院建设高水平学科,争创国家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差异化发展特色专科,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抓好国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打造“名医、名院、名科”。

(五)全面守牢行业底线。全面推进创新医疗监督管理“五大监管”,强化辅助生殖技术、麻精药品管理。持续开展卫健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治理,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加强精神障碍患者、计生特殊家庭等特殊人群管理,切实守牢安全底线。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