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三坚决两确保”目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守底行动为抓手,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全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事故防控方面,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自然灾害应对方面,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成功应对3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14轮强降雨过程,没有溃一堤一垸,没有垮一库一坝,没有因洪涝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应急处突方面,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4665起,尽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坚持领导带头抓。制定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学习研讨、带队调研检查、带领整治督办,做到逢会必讲安全,逢重要节点必查安全。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14次市委常委会、1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34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4次市安委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安全生产等调研督导60余次,四大家领导分线督导调研安全生产200余次。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一规定”执法专项检查,推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督促部门尽责抓。严格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加强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巡查考核。对23家市直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政治巡察。出台《关于明确常德市新行业新业态领域安全监管责任的通知》,明确23项新行业、新业态领域监管责任。组织开展6轮重点联系督导和专项督导检查,下发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提示函、警示函41份。对发生典型事故的石门县、桃源县、澧县、津市市、常德高新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洞庭管理区等政府(管委会)进行警示约谈。市、县两级应急部门对27起事故组织开展调查,市局牵头组织10起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推动企业主动抓。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五带头”“十个一次”责任和一会三卡”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惩处力度,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加强安全风险防控。2024年全市排查发现重大隐患3036处,已整改2966处,整改率97.7%。对2023年以来专项行动发现的3084处重大事故隐患开展了回头看,确保隐患整改落实见底。矿山安全方面,对现有的85家矿山编制分级监管名单,逐矿明确日常监管主体,计划升级改造59家、整合重组19家、关闭退出7家,完成45家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危化安全方面,深化化工园区“十有两禁”整治提升,完成2个化工园区复核评估。深入开展成品油市场打非治违“春雷”行动,关停企业自建加油设施40家。烟花爆竹安全方面,对41家年初冰灾受损烟花爆竹工(库)房进行提质改造,完成3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高温复工复产验收。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行为,大力整治分包转包、“四超两改”等顽瘴痼疾,立案查处154起,行政拘留34人。工贸安全方面,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违规违章整治、园区专项整治、检维修和动火整治等十大整治行动,指导全市10个省级及以上园区通过园区整体性风险评估。利用信息化平台对1613家工贸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清查确认。
3.强化安全监管服务。铁腕“打非治违”。坚持联动打击,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与日常执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相结合,拓宽工作渠道,严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2024年,责令停产整顿294起,取缔关闭172处,经济处罚3249万元,行刑衔接移送司法23人。查实群众举报非法违法行为1944起,兑现奖励55.18万元。提高执法质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定期对执法情况进行形势分析,开展案卷评议,全面提升执法质量。推行执法预告和涉企柔性执法机制,严格执行行业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2024年,应急部门对38家企业轻微违法行为给予了免于处罚。充分运用计划执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手段,推进行业领域安全依法安全监管。优化服务模式。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举措,优化充实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领域专家库专家268人。通过“专家+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开展安全体检,2024年,市本级组织行业领域专家开展指导服务企业1600余家。桃源县、安乡县、津市市、经开区等地持续开展“安全管家”行动,聘请专家为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推动专家查隐患常态化。
5.全力应对自然灾害。全力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争取上级资金1867万元用于救灾工作,引导转移安置群众有序、安全回归家园。全力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科学研判风险隐患,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成功应对三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抓好交通保畅、消防安全、大跨度建筑安全和地质灾害防范,紧急转移避险3351人,紧急转移安置24361人。累计排查各类棚架建筑12万余个,对存在隐患的果断采取安全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了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力防范水旱灾害。成功应对“6·22”特大暴雨过程和“7·1”沅水2024年第1号洪水过境,协调五强溪及上游水库科学拦洪错峰,有效调度市内359座溢洪水库,累计紧急避险转移33179人,没有溃一堤一垸,没有垮一库一坝,没有因洪涝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实现了“三个确保”工作目标。全力应对森林火灾。严格落实“631”研判预警机制、森林火情热点快速核处“131”机制,进一步提升森林火情精准研判和早处能力,确保发现火情及时处置,做到“就地、就近、就快”,“打早、打小、打了”,快速处置火灾1起、火情烟情53起。
6.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提升基层工作能力。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应急执法力量进一步向基层下沉。投资1.28亿元为9支县级应急救援队伍购置专业救援装备470台(套),168支乡级应急救援队伍购置专业救援装备7514台(套)。开展了“联动-2024(常德)”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军地联动能力。在全省率先制定《常德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将152支乡镇专职队,1507支村级志愿消防队和2288个微型消防站全部纳入市消防救援接警调度范围。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五进”宣传为载体,结合“安全生产宣传月”“5·12防灾减灾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集中宣传、媒介推送、送法上企等形式,深入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提升全社会民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2024年,市县各级开展安全宣传活动5万多场次,受众人员达50多万人,组织5000多名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依法监管和安全管理的能力水平。提升信息监管水平。持续推进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9家重大危险源、8家危化工艺企业以及4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接入联网,2座尾矿库接入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同时积极推动燃气、经营性自建房、校车等领域接入互联网。
二、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围绕“三坚决两确保”工作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事故的底线。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落实责任。进一步理顺改革后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职责,压紧压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及时明确新行业新业务监管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政治巡察。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倒逼企业主责更好抓落实。
2.突出重点整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消防、工程建设、矿山、危化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加大全方位排查整治力度,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灾害防范。充分发挥市应急和安全生产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健全“大安全大应急”应急指挥机制,完善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体系,理顺“统”和“分”、“防”与“救”的职责边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抓好极端天气、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4.提升应急能力。持续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1+43”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综合救援队伍救援能力,拓展专业救援建设,推动社会化救援力量发展,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