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人民政府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071号提案的回复

2018-07-02 09:54 来源:市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号:【

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经济建设类第071号)收悉,现回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市一直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我市农业银行在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搞活农业农村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带动了我市其他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一、关于创新信贷支持理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近两年,我市严格按照《常德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工作,精准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新兴业态,通过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名录,加大对参与扶贫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牧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每年新增1至2种特色农产品保险,逐步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

截至2017年底,我市农商行已探索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农户”、“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农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我市建设银行、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积极与农信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创新推出“粮食贷”、“油茶贷”、“珍珠贷”等特色产业信贷产品。全市特色农产品承保品种已经扩大到商品林、公益林、甲鱼、葡萄、茶叶等24个险种。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涉及全市213个乡镇,2607个行政村的180万农户。2017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总计3.94亿元,支付赔款2.4亿元。

二、关于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促进“三农”贷款总量快速增长,信贷投放向贫困县倾斜。截至2017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732.7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59.4亿元,比年初新增119.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4倍。二是推动贫困县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在石门县开展直接债务融资银政合作试点,加大对石门县债券融资产品的营销力度,提升贫困县挂牌企业的培育和孵化力度,帮助更多贫困县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进行融资,拓展股权融资渠道。三是鼓励银行参与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做好投资跟进工作,进行投贷联动,逐步提高产业发展基金的放大比例,增加信贷投放,支持产业发展。

(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优化承包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模式,扩大“银行+担保+土流网”、“银行+担保”创新产品投放规模;推动汉寿邮储银行与太平洋保险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合作,探索开展“银行+保险”模式。截至2017年底,汉寿县累放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91亿元,余额1.66亿元,居全省8个试点县前列。二是引导常德农商行创新推出“双创”示范户信用贷信贷产品,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无抵押、低利率,随借随还的信贷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催生农村经济活力,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向703名示范户发放贷款9350万元,《湖南日报》、《金融时报》分别予以专题报道。三是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与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转发《湖南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有效落地,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笔数1799笔。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768笔,金额2.2亿元,获得财政贴息金额2519万元。

三、关于创新金融科技运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一是对接服务平台。以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契机,引导金融产业对接“供销e家 智慧民生”、“惠农通”等服务平台在全市乡镇惠农综合服务公司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开放农村金融服务窗口,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取款、汇款、转账、生活缴费等金融服务。

二是全面建站提速。全面完成410个贫困村(合并后396个村)服务站建设,推进“三站融合”工作,截至2017年末,“三站融合”站点206家,为贫困地区搭建“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

三是完善支付基础服务。协调金融机构对服务站商户免押金安装P0S机具和自助支付终端,对现有P0S机具进行升级改造,实行业务手续费优惠;指导服务站点为农民网上代购,并在线上支付购货款,农村居民通过服务点POS机具以刷卡方式支付代垫货款;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丰富在线支付工具,为电商企业和商户提供线上支付便利。

四、关于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增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根据《进一步做好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九个区县市均已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大部分区县市补偿基金规模已破千万。部分区县市出台了专门针对扶贫贷款的管理办法:《石门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澧县金融产业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安乡县金融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以此提高银行的投资信心,切实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创新发展扶贫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保险+信贷”模式,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为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提供增信支持;积极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银保”产品,探索开展农业供应链融资保证保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提供生产链一揽子服务。

三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扶贫金融服务站,建立扶贫村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培育本土从事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征信业务的机构,加强政务信息与农户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农村经济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可运用。同时,通过出台《信用乡镇考核评审办法》等多个文件制度,加大对守信主体的信贷倾斜和利率优惠,指导各县市区全面推进“信用细胞”工程建设,“信用社区创建+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的“常德模式”被国家人社部全国推广。

感谢您对我市金融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作为全市金融工作的指导、协调部门,我们将尽全力做好相关工作,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19日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