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利厅:
罗**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401号《关于加快改善移民建镇居民居住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市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代表:
一、基本情况
我市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自1998年9月启动,2005年7月基本结束,共实施移民搬迁60798户19.22万人,涉及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澧县、安乡县、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和贺家山原种场等三区五县一市一场76个乡镇86个堤垸,其中实行双退的垸57个,单退的垸29个。搬迁的移民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其中集中安置移民54769户17.3559万人,占比91%,共新建集中安置点237个。澧县官垸属国家级蓄洪垸,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重点堤垸之一,移民集中安置在“四台一小区”,约2万人。按照当时新建安置点的规划设计,移民搬迁房屋均为砖瓦房,并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施了配套,移民当时是比较满意的。但由于移民建镇已有25年之久,当初配套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原有设施设备与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我市所做的工作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千方百计协调各类资金加强平垸行洪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奔走呼吁,请求上级出台平垸行洪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022年,根据省委常委、副省长张迎春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常德市水利局组织对平垸行洪移民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将调研报告按程序呈报省级有关部门和领导。202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常调研时,我市也就该问题进行专题汇报,请求国家层面能参照大中型水库移民,出台平垸行洪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有关县市区也一直高度重视移民建镇居民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发展问题。2019至2022年,澧县对移民建镇涉及的官垸镇和澧南镇投资1.6亿元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总计达5.6万亩;结合农配网改造工程项目,对部分村电力设施实施了升级改造;同时在官垸镇建设了鸟儿洲、常发2座垃圾处理转运站(每站日处理垃圾能力30吨),并配套了专用的大型垃圾转运车。另外,投资1.3亿元新建了毛家山集中供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官垸镇居民饮水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澧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官垸镇和澧南镇两个移民建镇居民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专项资金近250万元,相继对部分道路、沟渠和下水道进行了改善,对集镇进行了美化亮化,对农户厕所进行了无害化改造。为确保移民建镇居民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澧县2023年县级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每个村再增加3万元,且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和农村公益事业奖补资金均向移民建镇居民区进行了倾斜。
三、工作建议
(一)关于官垸镇下水道设施陈旧问题。经现场核实,官垸镇2平方公里范围未实行雨污分流,设施陈旧,部分区域无法正常排污,若按现有建设标准,整个排水系统需要重建约3.2公里,估算资金约160万元。鉴于目前国家对乡镇排水设施建设没有专项补助资金,当地财政无力承担的情况,建议由澧县人民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对官垸镇污水管网逐年进行新建和改造,同时请求省水利厅会同省住建厅向省政府汇报,争取奖补资金,彻底解决官垸镇居民排污问题。
(二)关于官垸镇现有垃圾处理能力和设备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环保要求问题。据核实,官垸镇已建的2座垃圾处理转运站及配套垃圾转运车基本能满足当地垃圾外运需要。但由于移民集中安置点分散,垃圾的收集及转运设施设备配置不足,达不到城镇化管理的需要。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移民集中安置点参照城镇标准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并保障日常维护经费。在政策未落实前,由官垸镇政府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宣传,强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垃圾清运和处理措施方案,确保各类生产、生活垃圾能及时得到收集和处理。
(三)请求省水利厅加大向上汇报力度。请求省水利厅等省直部门加大向上级有关部委汇报力度,把平垸行洪移民纳入移民系统管理,并参照大中型水库移民标准,由国家、省出台平垸行洪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彻底解决这部分移民的根本问题。
常德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