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发改系统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打好“发展六仗”为抓手,扎实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全力抓项目、保主体、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1.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严格落实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决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牵头建立19个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率先编制完成《常德市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工作方案》,建立“3+4”的旬报送和周报送信息报送机制,累计发布相关报道80余篇,省简报刊发常德信息8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对全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强化政策规划引导。对标全省“稳增长20条”,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常德市“稳增长30条”,围绕常德高质量发展短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报告。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制定“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拟增补项目库,调增62个,总投资785.14亿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县一策”指导编制县城城镇化实施方案,组织桃源、临澧、澧县等完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试点方案,开展特色小镇综合评价。三是认真抓好财经工作统筹。切实履行市委财经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多次赴省财办汇报对接,认真落实省市财经委员会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积极推进国有平台子孙公司“关停并转”清理,累计完成19家公司清理任务。
2.持之以恒抓项目扩投资。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抓实抓细。一是狠抓项目储备。发挥常德市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工作专班作用,策划储备开发重大项目 225 个,24 个项目实现当年转化落地;储备2024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25个、资金需求 193.4 亿元。二是狠抓项目推进。实行重点产业项目“6411”推进机制、新引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4+”模式,40个省重点项目和268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29.77亿元、944.97亿元,进度分别达120.02、114.72%,“四个十大”项目完成投资 273.8 亿元,恒安纸业六期、津市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基地、正阳生物技扩改、四季油脂年产10万吨菜籽油深加工、飞沃六角螺栓生产基地、洞庭药友原料药生产基地、正大40万吨饲料生产线、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三期等项目竣工投产,稳健平安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智见精密制造产业园、安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湘佳美食心动智能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特力液压油缸智能制造园、中联农机湖南(常德)智能化机械产业园、中联重科工程车桥智能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分别达到 70.1%、69.8%、13.4%。 三是狠抓要素保障。对接争取国省政策资金,全年争取国省中央预算内资金29.5亿元、专项债券114.8亿元,新增国债资金计划33.88亿元,居全省前列。
3.凝心聚力兴产业优环境。一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常德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48家。柳叶湖、常德经开区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5家企业上榜首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名单。临澧福泰物流公司成功创建全市首家5A级物流企业。二是着力加强园区管理。深入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500亿元,亩均产值、税收分别增长3.9%、15%,主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 70%。常德高新区、汉寿高新区分别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绿色园区,安乡产业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常德经开区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审查已上报省政府审批。三是推进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立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编制《常德市“十四五”能源暨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引进2个10亿元以上新能源项目。
4.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价格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抓好《常德市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责任清单》贯彻落实。加强项目评审制度改革,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和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创新监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市16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常德金融超市作为本地“信易贷”平台接入省级节点,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04.5亿元,相关做法获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专题推介。严格招投标管理,常态化开展工业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全面实现“应电尽电”“应异尽异”,《加强部门联动协同,强化招标投标监管》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介。三是深化对外开放。全力打通对外通道,协调推动S302石门县雁池至罗坪(一期)、G353安乡红卫闸至夹夹大桥和常德巨龙建材专用码头、石门仙阳湖旅游航道具备开工条件,指导澧县、桃源通用机场通过省发改委工可评审。认真开展2023年度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工作,16个项目纳入《湖南省2023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总投资410亿元。
5.多措并举防风险守底线。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底线。一是严控债务风险。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决策管理,切实防范新增政府隐性债务。2023年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分别较2021年、2022年压减74个、5个,投资分别调减59亿元、14亿元。起草《常德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开展PPP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自清自查,完成31个PPP项目的核查整改。二是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共轮换地方储备粮11.1万吨,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超标粮不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两条底线。特别是年底粮安国检,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密部署下,以战时状态投身迎检,得到国省高度肯定。三是保障能源安全。积极推进桃源木旺溪抽水蓄能电站、陕煤石门2×66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桃源西安二期风电项目在全省率先获得核准,临澧储能电站和西洞庭储能电站提前投产并网。坚决打好打赢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电力攻坚战。三是筑牢生态屏障。严格“两高”项目管理,对存量、在建和拟建项目实行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加强迎峰度夏度冬能源保供。狠抓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采砂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桃源县黄花井机埠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新河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销号核查。
6.用心用情稳物价惠民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更多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在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领域中实施以工代赈,出台《关于在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490个,带动农村劳动力务工人数6.6万人,发放劳务报酬2.48亿元,以工代赈项目个数、发放劳务报酬、吸纳务工人数均居全省前列,“一户一画像”“一户一故事”经验在全国推介。二是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出台《常德市关于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常德市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四个一”活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抓好社区治理和社会融入。有序推进第十轮对口支援工作。三是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出台《常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抓紧开展相关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狠抓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采砂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桃源县黄花井机埠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新河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四是切实做好保供稳价。紧盯粮油、蔬菜、肉类等重要民生商品常态化开展价格巡查监管,CPI上涨0.3%,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组织实施好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的承上启下之年。总的工作思路是:以“谋、争、闯、促”四个字统揽全年工作,全力打赢发改工作翻身仗。
1.聚焦“谋”字服务决策。一是谋战略。启动“十五五”前期研究,突出抓好重点课题、“三个重大”、发展定位、基本思路4件大事的研究报送,力争更多诉求挤进国省笼子。深入抓好人口流动、物流通道、新质生产力等战略性问题研究。二是谋政策。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动态,加强重大问题的政策预研储备。科学制定产业培塑、改革攻坚、区域共进三大行动方案,围绕短板弱项研究出台专项政策。积极推出稳增长政策措施,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精准做好宣传解读。三是谋项目。整合力量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锚定“政策有支持、发展有潜能、政府有需求、群众有期盼”4个方向,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储备库项目保持800个以上、前期项目200个左右。
2.聚焦“争”字真抓实干。一是争项目资金。紧盯预算内、国债、专项债、REITS、中长期贷款等方面,精准掌握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紧密跟踪汇报,力争份额占全省10%以上、总量增长10%以上。二是争政策试点。全力申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第三批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四大国家级试点”,力争长株潭要素市场化改革承接区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金融科创类特色小镇创建、碳达峰试点、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等纳入省级试点清单。三是争指标进位。加强重点指标监测预警,对主要经济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指标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提升向上汇报衔接的规格和频次,避免指标“大起大落”,确保排名在A类地区不断进位。
3.聚焦“闯”字突破突围。一是在机制上闯出新路子。重点在项目管理上探索新机制,在粮食和价格管理上创造新模式,在宣传推介上开辟新渠道,确保获评一批国省荣誉称号,一批经验做法被国省宣传推介。二是在改革上闯出新路子。在统筹要素市场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园区体制改革、信用体系改革、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制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改革攻坚事项的同时,重点跟踪国省新能源上网电价改革动向,进一步降低工商业电价。三是在招商上闯出新路子。紧密跟踪全国新能源产业的产能动态和行业技术迭代方向,在基金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上探出新路子,确保新引进1家10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项目。
4.聚焦“促”字担当作为。坚持经济与社会同向发力、发展与安全协同并重,全力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一是力促经济回暖。组织好“起跑就加速开局即冲刺”大抓落实和“专项小组到一线”活动,解决一批涉及项目建设、政策兑现、降低成本等焦点问题。认真做好园区调区扩区、化工园区认定复核,扎实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和生产性服务业“十条”兑现。二是力促安全稳定。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完成政策性粮食储备任务,加强超标粮监管处置。提升能源保供水平,协调解决煤炭、天然气储备问题。有力维护生态安全,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把质量效益关。保障国防安全,统筹推进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信息动员、装备动员工作,有序做好各项演练和宣传,抓好国防动员潜力资源及装备统计调查核查。三是力促成果共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五大提升”行动,建立年度以工代赈项目清单。常态化开展重要民生商品和特殊时期物资价格巡查监测预警,加强重点领域价格管理。牵头制定富民增收计划,促进就业收入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