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司法局2024年工作计划

2024-03-08 15:01 来源:常德市司法局
字号:【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的关键之年。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牢记新任务,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高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省司法厅决策部署和市委政法委工作要求,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目标,扎实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贡献法治力量。

1.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强化政治机关首位意识,全方位践行《政法工作条例》,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加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实践难题,常态化践行“四下基层制度”,跟进“走找想促”问题整改。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狠抓责任制落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和舆情应对引导。加快推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和仲裁等行业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推进队伍建设强能提质,常态化开展司法行政业务“月月讲”“周周学”、年轻干部理论调研文章评选等活动,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健全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坚持依法依规从优待警,深入挖掘本系统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不断提升职业荣誉感。统筹推进市局机关模范机关、清廉机关、省级文明标兵单位“三大创建”工作。

2.统抓全面依法治市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统筹协调职能,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四纳入”“两全”工作走向深入。实质化运用我市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探索建立我市法治人才库,选评高质量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效率。对标省里制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一规则一细则”,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规范运行,压实各协调小组主体责任,更好协调推动委员会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落地落实。及时提请召开2024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坚持示范引领,实行逐级创建,推动全国、全省第三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再创佳绩,实现创建工作量质齐升。比照省委依法治省办模式,力争将法治督察纳入市级层面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探索建立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协同机制,开展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市级预验收工作,持续督促“一规划两纲要”在常德落地见效。全面落实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积极培育县域法治建设特色品牌。整合乡镇(街道)法治职能资源,完善法治建设任务落实机制。

3.高质量推进行政立法。以立法法为指引,紧盯国家和省级层面立法,合理确定设区的市的立法定位,实施好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继续配合做好《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的后续立法工作,全力做好《常德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若干规定(草案)》的组织起草工作,扎实开展《常德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常德市城镇燃气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动本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依法全部公开。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洽谈等各类事务处理中的“智囊顾问”和“防火墙”作用。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防范法律风险,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防止有件不备、有备不审、有错不纠问题的发生。出台《贯彻落实“一计划”“一方案”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实施意见》,开展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督检查,完成行政执法队伍全员轮训。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全市跨部门综合监管办法和事项清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措施。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县市区要选取1—2个乡镇(街道)进行乡镇集中委托执法权改革试点。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市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两法衔接”平台执法监督、信息共享、案件推送作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形成联合震慑效应。全面上线应用全省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于年底前实现执法数据互联互通。贯彻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推动及时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加强复议决定履行监督。深化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败诉案件评析,开展“办案质效提升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办案人员自由裁量权,统一裁判尺度,避免“类案不同判”。持续推进府院联动,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配合机制,推动负责人出庭应诉与旁听庭审相结合,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5.规范推进刑罚执行和戒毒工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守住司法行政系统安全底线,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略)

6.高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深入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司法鉴定等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法律服务质效。聚焦“四大千亿产业”“四大新兴产业”等重大部署,主动对接经济部门,深化“万所联万会”“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等活动,搭建“一对一”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法治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度、贡献率。加强市律师协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司法鉴定协会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市律协、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换届工作。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有效整合,积极下放法律援助初审权限,加大对法律资源相对稀缺的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对重点群体法律援助的倾斜力度,从严评估法援案件办理质量,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7.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中心所、重点所全面建成模范所、示范所,实现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目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建设,推动市县两级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个人、特色调解工作室建设,推广应用“湘调和”平台,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调解服务,打造调解工作品牌。健全行政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制,积极统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各类调解衔接联动、诉调对接新机制,深化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申报创建首批全省规范化调解组织,建立健全金融、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调解机制和调解组织,大力推进商事调解、律师调解、仲裁调解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做好“调解+公证+执行”金融纠纷化解工作。

8.切实提高法治宣传实效。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报、网、端、微、屏”全媒体互动融合,不断推进国家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深化“利剑护蕾”、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普法行动。注重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机关文化、行业文化等有机结合,用好以陈瑾昆为代表的红色法治资源,打造常德红色法治名片,推动形成地方法治文化品牌。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深化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大学生“送法下乡”“非遗+”法治“一县一品”等工作成果。涉外法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相较国内一线城市,我市在涉外法治这块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还有大量工作可以做,我们要树立长远眼光、立足职能,主动融入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推进涉外律师、公证、仲裁等领军人才培养,加快构建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发挥仲裁、公证等法律服务专业优势,重点围绕我市外贸企业业绩回流、“破零倍增”提供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为我市越来越多的群众和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