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起草审核和征求意见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产业发展指示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视察时称赞道:“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立足常德市特色资源,助力米粉产业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将米粉产业发展促进立法列入了2023年立法计划。
二是打造区域品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传统地方特色美食的主体作用。常德米粉是具有典型常德特色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闻名三湘。2013年,“津市牛肉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常德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常德米粉”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底,常德市共有米粉生产企业21家,其中生产鲜湿米粉的企业19家、生产干米粉的企业1家,两种米粉均生产的1家;米粉店铺2.3万多家,其中本地9000余家、外地15000余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米粉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涌现出了壹德壹、刘聋子、家门巷、常乐屋、柳杰湖等一批连锁经营品牌。近年来,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引进湖南中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本土企业家杨明晓合作,先组建中蔬常德米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鑫三香常德米粉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常德米粉产业园,引导常德米粉产业链相关企业入园,建设集产品生产、研发、产品检验、宣传展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旅游观光等为主要功能的常德米粉产业核心园区,逐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培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的制度需求。米粉产业链涉及一、二、三产业,可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作为常德市21条优势产业链之一,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对标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立足特色资源,高标准、高站位推动米粉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对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进行立法,有利于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有利于政府积极引导,优化营商环境,为地方特色产品的保护和执法提供充足法律保障;有利于助力地方特色品牌能够走出常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舞台,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
4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启动会后,市司法局立即组织立法专班人员开展条例草案宣传、起草工作。 5月,立法专班赴鼎城、桃源、临澧、津市、经开区等地开展基层立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条例草案基本框架。6月中旬,由主要起草部门市市场监管局为主,起草了条例草案初稿及说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市司法局多次召开立法专班集中审修会改稿,形成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7月中旬,市司法局在市政府、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常德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条例分为七章,包括总则、产业扶持与发展、原材料供应与产品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与保护、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三十九条。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为“总则”,即第一条至第八条,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立法原则、政府职责、部门职责、行业社会组织、标准体系、表彰奖励。
第二章为“产业扶持与发展”,即第九条至第十六条,包括资金扶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建设、米粉文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保护、融合发展。
第三章为“原材料供应与产品加工销售”,即第十七条至二十四条,包括原辅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农药肥料使用、专用稻收储、生产加工、生产布局、产品流通、中央厨房、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章为“品牌建设与保护”,即第二十五条至二十九条,包括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商标国际注册、品牌宣传、专利保护。
第五章为“监督与管理”,即第三十条至三十四条。包括质量安全检测、质量安全追溯、质量认证体系、监督检查、投诉举报。
第六章为“法律责任”即第三十五条至三十六条。
第七章为“附则”,即第三十七条至三十九条。
四、条例草案需要说明的问题
1.关于法规名称
“津市牛肉米粉”“常德米粉”分别于2013年、202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更好地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还分别成立了津市牛肉米粉协会、常德米粉协会。“常德米粉”与“津市牛肉米粉”不是简单的地域名称和行政区域的包含关系,在口味、制作工艺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并为相关公众所知晓。本条例草案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促进全市的米粉产业发展,而“常德米粉”有其特定内涵,如果法规名称仅为“常德米粉”,则容易造成公众混淆。经大量走访调研后,立法专班一致认为,法规名称由《常德市常德米粉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修改为《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更为合适。
2.关于部门职能职责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明确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米粉产业发展工作。2020年1月21日,《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品”工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常政发〔2020〕3号)明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常德米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牵头部门,并将常德米粉列为常德品牌行动六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20年5月,市政府成立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副市长杨成英同志任市米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2020年12月30日,《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常德米粉发展的指导意见》(常政发〔2020〕11号)第四点保障措施中指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推进米粉产业发展”。 2021年3月16日,《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打造优势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常办发〔2021〕4号)明确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常德米粉产业链。2021年10月29日,《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支持常德米粉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对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已经作了明确规定。从全国各地情况看,米粉产业发展主管部门不一,有粮食、工信、市场监管、商务。米粉全产业链涉及发展改革、科技、工信、财政、人社、农业农村、商务、文旅广体、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职能职责。米粉生产经营者不仅是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与服务对象,而且是米粉产业发展的依靠对象。本条例草案遵循规划引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质量保障、品牌带动、融合发展的立法原则,立法专班从巩固现有工作成效、有利于工作承接、总结提升政策文件内容等方面考虑,认为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促进工作更为合适。
3.关于原材料品质和食品安全监管
传统常德米粉的制作技艺分鲜湿米粉制作和浇头制作两方面,其工艺复杂,生产加工米粉的原材料需选用存放一年以上的早籼稻加工的大米,浇头以红烧牛肉最受大众喜爱。但鲜湿米粉不易保存,生产不够规范,任意添加淀粉、水分超标、大米原料质量不稳定,使得鲜湿米粉失去了应有的米香味和口感。
针对以上问题,条例草案明确政府应当科学布局常德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基地,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支持米粉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工艺提升,推进机械化、标准化、洁净化、智能化生产,保障原材料品质;推动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仓储、快递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采取电子商务方式促进交易,开拓国际市场;从落实质量监管安全主体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开展质量认证以及对关键环节的监管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4.关于品牌建设与保护
针对目前米粉门店标准参差不齐、服务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连锁门店少,缺乏统一的米粉文化宣传、形象展示等现状,条例草案从品牌机制建设、原材料品牌培育、餐饮门店品牌建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商标注册、品牌维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通过鼓励和支持米粉生产企业开办餐饮门店,打造品牌专卖店,推动常德市米粉餐饮门店提质升级;推动“常德米粉”“津市牛肉米粉”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对米粉产业品牌建设与保护进行了规范。
5.关于产业扶持与发展
目前,常德市米粉产业发展还面临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以鲜湿米粉为主,干米粉、半干米粉、方便米粉产量不大,科研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门店服务水平不高、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还停留在本地媒体新闻宣传和少数几家企业参展的水平。故此,条例草案规定,政府应当根据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品牌宣传、文化推广、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财税优惠等方面对米粉产业进行支持与引导,并进一步完善《常德市支持常德米粉发展十条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