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情况暨2023年工作思路

2023-04-26 16:45 来源:常德市乡村振兴局
阅读次数:
字号:【

一、2022年工作情况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全市上下始终聚焦监测帮扶、问题整改、稳收增收、政策衔接等重难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省做到了“六个率先”:率先全省探索推开“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一户一故事”精准帮扶经验做法,率先全省提出监测对象“十查十纳”纳入标准,率先全省出台促进脱贫户监测户增收20条措施,率先全省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大走访”活动,率先全省组织巩固脱贫成果“自清自查”行动,率先全省印发对标国家后评估责任清单。11月23日至12月3日,全市有效衔接工作接受省实地考核,省考核组对我市工作给予了“两高、三实、一突出”(政治站位高、工作标准高,责任压得实、监测帮扶实、政策落地实,工作成效突出)的高度肯定;总结上报了我市“五个特色做法”,即:高效运行的调度体系值得学习,“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一户一故事”精准帮扶的经验值得推广,过渡期内不断优化政策的做法值得肯定,促进持续稳定增收的举措值得借鉴,乡村建设、治理探索的经验值得总结。一年来,重点抓实了以下几项工作:

1.调度体系高效有力。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周密部署、强势推进有效衔接工作,书记、市长逢会必讲、调研必看,所有市级领导带头进村入户;全市建立起了与脱贫攻坚期内一样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调度机制。

2.返贫防线织密织牢。探索推开“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一户一故事”精准帮扶等特色做法,防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家和省乡村振兴局简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刊发了我市经验。

3.稳收增收成效明显。市县联点领导、后盾单位一把手带头结对,逐户制定促进增收具体帮扶措施。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等增收措施同步发力、因户施策,实现中央明确的“两个高于、一个提高”目标。

4.政策衔接平稳过渡。持续调整优化各项衔接政策,所有政策落实就高不就低,医保报销、教育保障、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省实地考核期间,群众满意度达99.8%。

5.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推开“四会管村”强化乡村自治,倡导“一规一训一联”引领乡风文明;各县市区都打造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示范片区;鼎城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石门加强“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津市市梳理便民清单、下沉政务服务等特色做法被国家和省推介。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入攻坚期,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贫监测帮扶的常态化、高效化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何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做到早帮扶、帮到位;如何进一步破解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瓶颈,做到稳得住、能致富,等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全力破解的重要课题。市乡村振兴局将认真履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当好参谋助手、积极统筹调度,确保2023年全市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是“三个力争”:

1.力争贡献常态化高效化防贫监测帮扶的“常德经验”。充分运用好2022年“一户一画像”的成果,高度聚焦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重点人群。健全完善集中入户走访、数据定期比对、网格跟踪监测的常态化摸排机制;更加注重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分析比对,变“人找救助”为“救助找人”,实现高效化监测。通过媒体晒、自己讲、实地核、群众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让“一户一故事”实起来、落下去,倒逼帮扶措施、帮扶政策到位,既真情实感帮、又真金白银扶。

2.力争探索帮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常德模式”。继续用好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多种力量,一户一方案帮助增收。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庭院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变庭院美景为庭院“钱景”,培育一批庭院经济重点县、重点乡、重点村、重点户。加大脱贫群众实用技能培训,逐步实现有能力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家庭中至少有1人持证上岗,变“普工”为“技工”,确保就业竞争有优势、家庭增收有保障。

3.力争打造有效衔接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德样本”。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始终确保推进力度、工作力量、资金投入、帮扶成效等“四个不减”。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后评估有关要求,压实各方责任,精准精细落实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全市有效衔接工作能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