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三坚决两确保”目标,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全市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成功应对7轮低温雨雪冰冻、21轮强降雨和2个多月的历史性高温干旱,未溃一堤一垸,未垮一库一坝,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确保了人饮安全,受灾群众均得到了“五有”保障。截至目前,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一般事故110起、死亡105人,同比减少39起下降26.17%、减少53人下降33.54%。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直管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我市是全省既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也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唯一市州。常德市被省委省政府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常德市被省政府表彰为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优秀市州,7项工作获得省应急管理厅真抓实干单项奖。市应急管理局被评为全省省应急管理优秀单位、全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评议中得分排名全市第四。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压实安全责任。一是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市委书记曹志强先后10余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及调度会、20余次次深入基层企业,研究解决和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市长周振宇带头先后召开2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专题会议、30余次赴企业和基层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2022年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及工作任务清单》,组建12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定期调度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率先在全省出台地方性法规《常德市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其他市级领导多次对联系区县市和分管行业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工作督导检查。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常德市贯彻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若干措施职责分工及任务清单》,督促压实了12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分线责任,对24家市直单位和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政治巡察,每季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日常考评。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指导企业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44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经建立双重预防机制,50家矿山企业编制了一矿一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9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已安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平台,185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二)全面强化安全整治。一是突出隐患排查整治。实行“隐患周报”制度,全市共排查各类隐患31642处,其中排查重大隐患192处,整改162处,整改率84.3%,排查一般隐患31450处,整改30840处,整改率98.1%。二是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全市共立案调查5938起,责令停产整顿349起,取缔关闭59处,行刑衔接移送司法59人,曝光安全生产隐患311处,兑现举报奖励41.359万元。三是集中攻坚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攻坚”行动以及自建房、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对危化、烟花、非煤矿山等自管领域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矿山领域深入推进非煤矿山分级管控、分类处置,完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南局两轮综合督查交办问题隐患整改。
(三)全面防范灾害风险。一是全力应对防汛抗旱。成功应对4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1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端午水”以及持续两个多月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督促成功转移1.8万人,积极向上争取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救灾资金2700余万元,确保全市因旱受灾2.69万人的人饮安全,267万亩粮食保产稳收,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全力严防森林火灾。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禁火令》,适时启动了森林防灭火应急响应,重点开展九大行动,严格落实基层网格化管理,强化森林防火员管护责任,做到火源不入林、火种不进山,杜绝了亡人森林火灾的发生。三是全力防范地质灾害。精准指挥调度临澧县委县政府处置建兴特种石膏矿区地质灾害塌陷事件,紧急避险转移300米范围内群众102户231人,第二次4栋房屋垮塌时无一人伤亡,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平稳处置了桃源县夷望溪镇“6.3”滑坡地质灾害事故,并组织对事故复盘评估。
(四)全面强化应急能力。一是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市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初步完成与市委组织部智慧党建视频会议系统、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市行政审批局城市大脑运行管理中心等单位通联,建成覆盖市县的五级联动系统。“两重点一重大”危化企业全部实现实时监测数据接入应急管理部预警监测平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预警监测系统安装有序推进。稳步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组建了市本级28人的市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了市和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了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力量管理。170个乡镇“六有”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达标,建成362处应急避难场所。三是提升应急实战能力。进一步完善修订了“1+43”应急预案体系,分类完善了应急救援“一张图一张表”、应急响应手册,规范了应急工作流程。出台《常德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各类应急演练评估1370余场次。4月29日,联合常德军分区举办沅澧2022军地应急力量联合防汛抢险演练。
(五)全面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政务质效提质提速。所有审批事项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6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网上直办率达100%。授权18个高频办理事项审批决定权给窗口部门,梳理申请人免提交的17个事项40种材料。全年办理审批件1.2万余件,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100%。二是安全监管依法依规。制定并严格落实《2022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计划》,实行分级分类精准执法。出台《常德市应急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常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推行柔性执法,对23家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三是创新服务用心用力。积极汇报对接省应急管理厅,帮助常德经开区、汉寿县化工园区成功通过省应急厅安全性评价。安排专家组为津市化工园区开展安全整治指导服务,帮助园区提前四个月完成降级销号。帮助常德市正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申请到了省应急厅“路条”,获得了全省首块电子烟牌照。帮助常德高新区湖南鑫文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省应急厅申办安全许可。申请市财政拨款150万元聘请中介安全评价机构,对100多家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免费安全体检。对37家重点拟上市企业逐一开展上门指导服务。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围绕“三坚决两确保”工作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事故的底线。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理顺“三委四部”7个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职责,压实12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分线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政治巡察。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倒逼企业主责更好抓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整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直管领域专项整治,协调推进建筑施工、自建房、燃气、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继续开展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推进分级分类执法,加大对重点领域、事故多发行业、关键时间节点的执法,严厉行政处罚措施,严肃追责问责。
四是加强灾害防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推进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
五是提升应急能力。持续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试点建设,继续完善1+43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综合救援队伍救援能力,拓展专业救援建设,推动社会化救援力量发展,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