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钦翼
余钦翼(1872年一1954年),鼎城区草坪镇夹岩嘴人。二十岁即承父业任塾师。
由于他英俊调,心怀壮志,为维新派人物、西路师范讲习所(今常德市一中)创始人熊希龄所赏识,清光绪二十年(1894)被带往北京,引见庆亲王奕助,深得其好感。时值康有为、梁启超向光绪帝献计变法。他们认为,要想富国强兵,必须仿效日本。同年,在庆亲王的关照下,光绪帝派余钦翼、阎锡山等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恰逢蔡也在该校学习,孙中山常来该校传播革命思想。余钦翼与蔡、宋教仁、陈英士等结为莫逆之交。据《宋教仁日记》记载,是年,宋教仁在东京生活极为困难,天寒衣薄,难以过冬。余钦翼慷慨相助,赠以棉衣,使其终身不忘。光绪二十八年(1906年)四月,章太炎、秦力山等人在东京发起召开“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余钦翼毅然参加。光绪三十四年(1908)学成回国,与士官生曾继吾、王隆中等十余人一道被分配到湖北新军中当教官。宣统元年(1909)调到湖南任新军第25标管带驻防常德,军纪严明,百姓拥戴。次年调回长沙,晋升为50标标统。
辛亥革命爆发,余钦翼被提升为湖南新军第一师师长。为策应武昌起义,他率部攻入小吴门,直捣巡抚衙门,巡抚余诚格仓皇逃命。嗣后率师北伐,增援武昌。辛亥革命成功后,湖南陆军成立“四镇”,余钦翼为第一镇统制。不久改镇为师,即为第一师师长。推翻满清帝制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阴谋改元称帝。余饮翼被罗致进京,授以总统府中将参军之职。蔡也被裹挟进京,委以参政院参政,并加昭威将军衔,但暗地里已被严加监视。余饮翼洞察其奸,毅然于民国2年申请解甲归田,以中将军衔领得退伍费黄金五千两,白银二百两,为日后兴办实业打下了经济基础。
回到常德后,以其所得之退伍金在城内大井巷修了一栋小小的砖房,其余经费则用来创办“朗朗电灯有限公司”,使常德市民第一次享受到科学照明。其后,又与人合伙,在县境东北阳城乡“门板洲”投资垦荒,历尽挫折与艰辛,终于垦殖成功,使三十余万亩良田年年获得丰收四万余农民得到温饱。
余饮翼解甲归田后,在常德城内闲居,特别喜欢奖掖后学。著名女作家丁玲,少年时代在常德女校读书,曾慕名晋谒余饮翼先生。余见其举止大方,品行端正,特别具有正义感,遂将其收为义女。常德解放之后,余曾对其儿子余明昆说:“丁玲如果来常德,定请来舍相叙”。不料1954 年余即病逝于大井巷宅中,迄未与丁玲相见,成为终身憾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