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常德>详细内容

杨高坚

分享到:
2025-07-28 10:22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打印】 【字体:

杨高坚(1913年一1995年),字启文,圣名弥额尔,祖籍石门,出生于临澧。自幼聪颖, 12岁即入天主教常德教区中修院学习,1931年考入武汉市两湖神哲学院学习。1938年毕业晋铎,即服务于常德教区,历任常德教区中修院副院长,常德、桃源汉寿天主堂主任司铎。他深入乡间民众,了解民间疾苦,传播耶稣福音,为广大信徒群众所拥戴。1940年,杨高坚出任常德天主堂私立启智完小校长。他一直有感于民族兴亡关键是教育,自接任该校校长后,全身心投入教学育人之中,该校即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求学者甚众。1948年,他又在启智完小的基础上创办启智女子中学,办了三期,后由政府接管。

1950年杨高坚担任常德、沅陵两个教区的代管主教。他审时度势,不顾罗马教廷的淫威与恐吓,旋即带领本教区的信徒群众投身于中国天主教的反帝爱国运动,发表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1953年常德市天主教成立反帝爱国运动委员会,他当选为主任委“员,发起抗美援朝的募捐活动。1956年7月,杨高坚赴北京参加“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等备委员会”的预备会以,为著名的中同天主教爱国会37 位发起人之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确定中同天主教往何处去,挽教中国教会,使中国天主教走上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爱国道路。待此次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即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的风范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致他到八十高龄仍以周总理的风范训导学生,要学生皆以周总理为榜样做人行事。次年6月,“中国天主教友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告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杨高坚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办事踏实的工作作风当选为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主持爱国会的日常工作。1958年9月,杨高坚由教区民主选举,皮漱石主教祝圣,正式成为常德教区正权主教。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派往五七干校劳动学习,直至“四人帮”倒台后复出工作。 1979年初,中国共产党着手拨乱反正,国家的宗教事业开始恢复,杨高坚受政府和信徒之托,出面重新主持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日常工作,恢复被“文化大革命”所摧残的中国教会。1980年5 月,在北京他组织主持召开相隔十八年之久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首届代表大会,再次确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任务。同时,为适应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需要,他又主持选举成立“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他被选为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教团副团长兼秘书长,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恢复教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月,在湖南省首届教徒代表会议上选为天主教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1981年6月,罗马教皇无视我国教会主权,竞非法任命以治病为由、滞留香港的邓以明为广州“总主教”,杨高坚一腔正气,即刻代表中国天主教发表声明,严正指出:“罗马教廷一贯敌视中国人民,新中国成立以后采取种种覆活动,反对新中国,我国神长教友,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尊严,保卫教会纯洁,坚决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这是完全符合吾主耶稣创立教会和宗徒传教的传统精神的。这次罗马教廷任命邓以明为广东省主教是非法的,我们表示坚决反对。”这一声明发表后,迅速引起了全国各地神人员和教徒的强烈反响,在一个多月中,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神人员、教徒纷纷集会,坚决拥护和积极支持这一声明。

1986年11月,在中国天主教第二届代表大会上,杨高坚再次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教务委员会刷主席、主教团副闭长。1995年元月20日,杨高坚病逝于北京。

杨高坚一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历任常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德市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委员等职。他为促进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教会合法权益和牧灵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杨高坚亦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宗教人士和神学家,他的“三自”教会学理论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同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神学家的赞赏,曾几次组团到国外进行神学和牧灵交流。他到晚年仍笔耕不辍,为神学院的学生撰写教材《教会学讲义》,为中国教会翻译国外有名的神学理论著作《罗马教廷与中国》、《非得尔与宗教》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