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舆
杨启舆(1926年一2008年),民国十五年丙寅十月初六日,即公元1926年12月10日,出生于常德县县城北门外正街,“十岁就面临抗战,后方念书非常艰苦,高中三年避难在湘西大山沟里求学,大山大水滋养了我,也培养了我湖南人的气质。”1946年,考入湖南大学中文系学习。启舆从小受任中专美术教师的父亲杨学诗的薰陶,酷爱书画、篆刻,两年后又毅然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陆之佛、杨建候、秦宜夫等画坛名家。195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福建省,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政协书画研究室副主任等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杨启與是一位著名美术家,以青绿山水画著名于世。他从艺六十年,遵照中国先哲的要求,坚持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做一个有鲜明个性、不卑躬逢迎,有胆有识的“真”画家。大学毕业至“文革”前,主要在大学从事人物画教学。“文革”结束后,他经过深入思考,全身心投入山水画创作。“我视山为父,认水为母,倾情去赞扬。当时画家都在画水墨山水,杨启與通过对画史的研究,知道中国山水画先有青绿山水,中唐以后才开始有水墨山水,唐宋青绿、水墨并重,而元明清后,竟重墨贬色,青绿山水七八百年里渐成绝响。墨为“雅”,色为“俗” 是历史的偏见。杨启舆决心另辟蹊经,振兴青绿山水这门垂绝的艺术。于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不计成败与孤独,着意于对青山绿水的探索,寻找自己独立的画路,古人“三十而立”,杨启刻了一枚“七十而立”的印章。他认真研究传统技法,从中国古代壁画中体悟到大青绿色具有水墨不及的气魄与魅力,尤其在大空间里,大青绿色块具有庄重、华贵的,沉雄的庙堂气概和震撼力。他还不顾高龄,到各地名山大川去写生,重新以青绿山水的眼光观察山水。杨启與的青绿山水画取得了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称赞杨启舆先生是当代复兴青绿山水画的第一人。
杨启舆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中国美协、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往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藏。2000年应邀为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厅创作巨型金碧山水《源远流长》,全画长10.15米,高2.8米。 2003年,应邀为外交部钓渔台国宾馆创作幅一丈二尺长的巨幅金碧山水《群峭碧天》。出版的个人专集主要有《杨启舆山水画集》、《杨启舆青绿山水》全集、《杨启舆青绿山水画艺术名家技法精解》等。
杨启與年过大耄仍然壮心不已,在2007年所著《杂谈与期望》一文结尾处说:“我经常想如何入道,悟得一种‘得其園中,以应无穷’的法宝,去化解矛盾与磨难,我虔诚地祈祷给我健康与时间吧!让我好好再画二十年。”天不假年,杨启與于2007年12月赴北京参加“地域·风格一—2007年《国画家》提名展”回福建不久,于2008年2月7日,突发心脏病而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