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
廖立,字公渊,东汉武陵临沅人。献帝建安十三年(208),赤壁战后,刘备占有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领荆州牧。廖立被辟为从事,不久擢升长沙太守,时年不满三十岁。刘备入蜀,诸葛亮镇守荆州,孙权遣使通好于诸葛亮,询问土人之中谁是经纬之才,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可见,诸葛亮对廖立推崇备至。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突袭长沙、零陵三郡时,廖立脱身而走,投奔刘备。刘备对此并未深责,仍然任命廖立为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立为汉中王时,廖立被任为侍中。三国蜀章武三年(223)刘备死,子刘禅继位,廖立调任长水校尉。
廖立内心的想法,自认为其才名宜在诸葛亮之后,而现在却屈居于李严等人之下,心怀快快。有一次,廖立与李、蒋琬交谈,对以往的时事和人物不无褒贬地谈自己的看法:刘备当时不取汉中而与东吴争南三郡,徒劳无功,以至失地丧师,这是严重失策;名将关羽,“恬恃勇名,作军无法”,只会意气用事,因此前后数次失地丧师;朝廷任用向朗、文恭、郭演长三个人,属于用人不当。向朗、文恭只是“凡俗之人”了,郭演长只会跟在人后面随声附和,“不足经大事”。廖立这番话虽不无特才傲物的缺点,但是他所提出的问题“皆中痛痒,不为无识”。但因为“语语犯忌”,不合时宜。
李部,蒋琬把廖立说的这番话报告诸葛亮。诸葛亮上表,极言其罪过:“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耶?”诸葛亮若对廖立适当给予惩治是应当的,但他上表弹劾的话语,欲置人于死地,其中表现严重的护短情绪。尽管如此,后主刘禅在处理上仍注意了分寸。诏书说:“三苗乱政,有虞流有,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意思是说天下尚处多事之秋,不忍对一名大臣进行杀戮,将其流放不毛之地。于是,廖立被废为庶人,迁往汶山郡边地。
廖立被废后,率领妻子亲自耕种,安份守己。当闻听诸葛亮病逝于军中,垂泪叹息说:“吾终为左社矣!”意思是说诸葛亮死在前面了,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诸葛亮第二!后监军姜维率偏军到汶山,会见廖立,称廖立仍意气不衰,言论自若。廖立病逝于流放之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