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舜耕
牛舜耕(1498一1571),人称一瓢道人。少年时曾读诗书,不得志,走海上从军,武艺高强,抗击倭寇时作战勇敢,从小校因军功升至副将。后犯律畏诛,混迹于绿林之中,出没于吴楚之间。时间久了,厌弃动荡的生活,花钱购买十余名歌舞艺妓,在淮扬一带卖酒为生,赚钱供自己挥霍。又过了十余年,对这种商人和醉生梦死的生活讨厌了,到湖湘一带气食为生。性嗜酒,善画龙。他穿一身破烂衣衫,戴着破帽子,光着脚板,横挑着一根竹杖,一端挂着盛酒的瓢,漫无目标的行走,并且一边走一边唱歌谩骂,有时学百鸟鸣叫,经常有一群小孩子围观取乐。道人神明映彻,仪表堂堂,须髯稀疏,声洪嗓亮。有时他换上一套深红色的新衣服,跟随他的人仿照出巡官吏似的驾着车马,道人端坐车中,并有华盖簇拥,往来市巷,许多人围观,甚至因之道路堵塞。
道人于隆庆丁卯年(1567)居澧阳,时年已七十岁了。当地人觉得道人行为诡异。有人备酒,拿着墨汁等物向他求画,不能得。但是有一天在龚孝廉园子中,道人喝醉了,直视沉吟很久,突然看着座中的人说:“这就是一瓢子画龙的姿势!”只见他解卸衣衫,裸而起舞,并吩咐坐客:“为我歌《入塞》、《出塞》二诗”。又令小孩跳着喊着,四面交攻。他则挥笔信手涂泼,纸上似乎烟雾迷空,凛凛生寒气,一条飞潜见伏的龙,随势而成,最后署名“牛舜耕”。问他为何如此署名,笑而不答。有些人请道人饮酒,求画年余不能如愿。时间拖得太久了,道人就画一个人,科头赤脚,踞地而遗筋骨,隐起而作努力状,以此相赠。道人信口成诗,其中多有奇语时间久了,澧人逐渐喜欢和敬重他,并竞相馈赠,但均被道人拒辞。
华阳庄靖王出于关心,帮助道人安排住处,道人不接受,坚持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一天住在文昌祠中,礼拜文昌像,并念念有词。突然像掉下来压在他的头顶上,预知大限将临,送信给庄靖王,请他火速为自己准备棺木。庄靖王按其要求,治办棺木。道人坐在棺木之中不覆盖,令人拾着他走街串巷,在棺材中拱手大声呼喊,与人告别。然后棺木运至郊外的普贤庵,吩附众人说:“现在可以覆上棺盖了。”众人不敢,但走近一看,道人已逝去。众人将其安葬,刻碑石于澧水桥头,署:“画龙道人一瓢子之墓。”道人去世于隆庆辛末(1571)七月。
道人能诗,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艺文志》录五律《居澧杂咏》一首:
去国几经年,来游小洞天。猿声连晚峡,鹤泪起秋烟。萤闪谁家岸,蛙残到处田。九凝消息远,何日买归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