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观礼席上,常德籍抗战烈士陈辉亲属陈长付激动感怀: “我亲眼见证祖国的强大!”
“阅兵观礼时,看台上鸦雀无声,我心里激情澎湃,一直拿着手机拍视频,直到手机发热了、双眼模糊了……”9月5日上午,站在鼎城区陈辉公园里,作为抗战烈士亲属参加九三阅兵现场观礼归来的陈长付心情激动。
陈长付是鼎城区双桥坪镇大桥村人,1963年出生,是抗日战士、战地记者、革命诗人陈辉的外孙。陈辉1938年5月从常德奔赴延安,1945年2月牺牲在华北抗日战场,不到25岁。
今年5月的一天,陈长付被鼎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作为抗战烈士亲属代表参加九三阅兵现场观礼。
“9月1日,我和姜开斌烈士的女儿姜薇乘坐统一安排的车辆到长沙指定地点报到。
第二天上午,又和全省的烈士亲属代表一起,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乘坐高铁到了北京。”陈长付记得,出高铁站后,他们被接至统一的酒店入住,并于当日15时接受了观礼前的培训。
“9月3日凌晨四点半我们就吃了早餐,四点半乘车出发,车停在中山公园,我们步行10分钟就到了观礼台。”陈长付的座位是西固定观礼台4台11排26号,西是指天安门城楼西侧。入座时,陈长付发现每个座位上都挂着一个红色观礼包,内有瓶装水、遮阳帽、风油精、擦汗巾、雨衣等用品。
阅兵式一开始,观礼嘉宾就纷纷拿出手机,他们要亲手拍下眼前壮观的场景,陈长付也不例外。当日北京阳光灿烂,室外温度较高,陈长付的后背都汗湿了,手机更是拍一会儿就发热,但他还是一个镜头都不想放过。“现场太震撼,我热血沸腾,纪律要求不能讲话,但内心里一直在高声欢呼,祖国太伟大了!”陈长付说,天气热,口很渴,但他怕上厕所,怕漏掉眼前珍贵的场面,不敢喝水,渴得难受时就抿一小口。硬是等到活动结束,他才把大半瓶水一口气喝完。
9月3日14时23分,陈长付在微信朋友圈发了4张自己在观礼台上的照片。3个小时后,他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17时30分,陈长付乘车前往人民大会堂,他是受邀观看《正义必胜》文艺晚会的50名抗战烈士亲属代表之一。
这个邀请是“意外之喜”,陈长付自己没有想到,因此感到相当幸运。他在工作人员的导引下,走向一楼后三区27排51号的座位时,“到了人民大会堂”的激动之情依然久久难以平静。晚会现场,陈长付经人介绍认识了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两人同为烈士后人,又都姓陈,便互相加了微信。
“掌声不断,泪流满面”是陈长付回忆观看文艺晚会时的用语,他说,整场晚会氛围感非常强。他在那种场景中想起了陈辉,“我想到了他写给母亲的那封信,眼前便出现了他在炮火中写信的情景,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抗战精神的伟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