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内容 |
县人大:
近年来,农村办酒之邪风肆虐,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百姓叫苦不迭。此事,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贫困问题的绊脚石。现转发报道一篇,希望人大重视。
此致
酒席理事会巧治农村滥办酒席风
2016-12-09 14:53 来源:西部开发报
已入冬季,天气寒冷,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石文文的祖母在这场寒冷中生病去世了。死者为大,在农村少不得要办上几天宴席,祭奠老人。石文文二十来岁,父亲早已去世,石文文当先挑起这个重担,虽然悲痛万分而且什么都不懂,但石文文还是如愿为祖母办了一场体面的丧宴。“酒席饭菜都是村里的酒席服务队办的,几天时间花了4000、5000块钱,我不懂自然有老一辈人到家里帮忙料理,太感谢了。”石文文将这次酒席全盘交给了村里的酒席理事会。
他家的的酒席上,仅仅是为了答谢一些亲戚和邻里,几道简单的小菜便招待了来客。虽然招待的排场不大,菜式不多,不过石文文却并没有遭到同村村民的议论,这一切还要得益于塘约村把规范婚丧酒席作为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把整治“滥办酒席风”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采取“四个一”工作法,紧扣“红九条”严格规定,进行规范治理的功劳。
“以前村里面摆酒席的名目多,婚丧酒、满月酒、状元酒、搬迁酒、祝寿酒、立碑酒、开业酒等多种多样,村民收入都差不多用来吃酒,礼金是越出越重,人情是越来越多,村民都开始怨声载道了。”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说。
2015年3月,全国都在学习“两学一做”,当时塘约村党总支书给党支部布置了一项任务,进村了解村情民意,每个党小组都要找出三个村民反映难以解决的问题,婚丧酒席就是4个党支部共同找出的问题之一。
塘约村党支部在解决整治全村的“滥办酒席风”问题上是说干就干。村子先是禁止了结婚和丧葬以外的所以宴请名目,村里每年拨出60万元用来办红白酒席,人工工资由村里付,每家每户每次办酒都不能超过50桌,婚宴与丧葬都有菜式的规定。村里13个生产队11个小组应党支部的要求组建了酒席理事会,每个小组都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服务队。每当村民要办酒,服务队都会到村委领取一份办理酒席申报备案表,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填清楚办酒桌数、标准、天数等,经村级理事会同意后报镇纪委、社会事务办备案才开办,这一举措更是深得民心,不少村民拍手称快。
在现场,记者看见一个身影正忙前忙后帮着张罗,酒宴现场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个忙碌的身影就是关桥仙,她是塘约村酒席理事会郭家院2组的负责人。“以前办酒浪费大家时间,现在我们服务队负责酒宴全部流程的操办,村子里面的人到点来吃饭就可以了,完全不耽误干活。”关桥仙说。
“村子里面现在酒吃得比以前少了,礼送得也少了,风气更是好了很多,大家都可以安安心心抓生产了。”酒席理事会李家院1组负责人郭正菊高兴地接过了话茬。
村风民风健康清新,乐平镇塘约村不断把文明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杜绝了滥办酒席的问题,实现物质富有与精神富足联动推进、同频共振,塘约村正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