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实录列表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字实录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参加我们常德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活动的嘉宾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程望生,陪同嘉宾有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龚艳;粮油科科长陈常元;农田建设科科长张玉平;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李慧。与广大网友交流的主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欢迎大家!

  • 程望生: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常德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互动交流。在这里,我代表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网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常德市农业农村局为市政府正处级工作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筹研究、有效推动、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工作职能。今年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整体划入市农业农村局,标志着全市“三农”工作翻开了崭新篇章。市农业农村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共同推动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 主持人: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效。

  • 程望生:

    非常感谢主持人和大家的关注。今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对湖南、对常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要求,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常德市及鼎城区、武陵区、汉寿县、临澧县分获2023年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县(区)。一是粮食生产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市粮食目标任务为播种面积882.6万亩、产量379.5万吨,目前已落实早稻270.3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完成中稻面积237.6万亩,计划落实晚稻281.2万亩以上。旱粮已播种92万亩,完成任务96.9%。夏收油菜面积440.9万亩,总产58.61万吨。二是基础建设得到新提升。2023年新建44.11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投入春耕生产,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达537万亩。今年,全市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21.8万亩已如期全面开工,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农田建设任务7.86万亩已进入初设评审阶段。三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预计上半年全市加工业营收955亿元,休闲农业接待人次1386万人次,经营收入25.85亿元。全市拥有上市企业3家,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达到352个。博邦农林成功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9家。20家企业49个产品获“圳品”认证,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0家,汉寿县、澧县入围“洞庭湖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芦荻山乡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四是美丽乡村展现新面貌。聚焦“桃花源里和美湘村”建设,以市级4个乡村振兴示范片、72个重点村为引领,打造桃源汤家山、鼎城谢家铺、临澧修梅、柳叶湖太阳谷等一批样板,鼎城、临澧分别入围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汉寿县、临澧县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95个。

  • 主持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有钱赚,发展粮食生产才有底气、更安心。请问2024年种粮可以享受哪些补贴?

  • 陈常元:

    有两类补贴政策。一是普惠性政策。包括(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标准为确权承包实际种植粮、棉、油、蔬等农作物的耕地面积,每亩补贴不低于95元,不超过114元,一般补给耕地承包人;种植双季稻补贴(提高部分)根据下发上述资金后的余额和种植双季稻的耕地面积测算,每亩可享受补贴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2024年每亩19.17元-320元不等),补给耕地承包人,还是耕地流转经营者,一般在流转协议里面明确。(2)稻谷目标价格补贴,每亩水稻补贴约30元。补给省内合法耕地上的水稻实际生产者。以上二项补贴均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上级下达资金和实际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测算,同一县域内标准一致,不同县域间有一定差异,具体标准咨询当地县级农业农村局或财政局。二是省级项目示范补贴。包括早稻集中育秧补贴,每亩补贴60-150元不等,同一县域内一个标准;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项目实施面积145.7万亩,每亩补贴42元。

  •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广受关注,是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良田要建好,投入是关键,请问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保障情况如何?

  • 程望生:

    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始终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多向发力,构建财政保障为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为建好良田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强化财政投入。2024年我市积极争取增发国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建设任务34.15万亩,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95096万元。落实市县支出责任,市县通过本级财政预算、发行专项债券、涉农资金整合、政府性基金等多渠道筹集落实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项目建后管护等方面,确保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达到了2600元以上。二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解决投入标准偏低这一制约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创新投融资模式,构建财政投入、主体自筹和金融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22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实施意见》,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利用自有资金或获得金融支持的方式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使亩均投资达到3000元以上。我们精准把握政策,充分运用政策,2024年全市落实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1721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方式、多渠道、多模式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支撑,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请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应具备什么条件?

  • 张玉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重点选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内建设标准偏低、设施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粮食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应选址按灌区和流域统筹规划,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单个项目相对连片面积,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 3000 亩、丘陵山区不低于 1000 亩。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筹资投劳能力强、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建设区域内土地整体流转、适合“小田改大田”的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禁止在地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退耕还林还草区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