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感恩
罗感恩(O.T.Logan)(?—1919年),美国马里兰州人,基督教徒,传教士,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始人,曾任广济医院、广德医院院长。罗自幼聪明,精力过人,少年时即在铁路办事,后为济世救人而精研医学。
1898年11月,罗偕夫人孟氏受美国长老会派遣,来湖南常德行医并传教。他们在常德东门外二铺街租借一栋小房,一面布道传教,一面开办诊所(名广济诊所),并利用来中国时自带的一台显微镜和一些药品器械,躬事医、护、药、检业务。由于罗感恩等人的努力,三年后正式建成广济医院,罗任院长。罗虽为传教而行医,但实际上是湖南西方医学事业的拓荒者,创立了湖南省首家西医医院。为发展医疗规模,1909年,罗感恩亲赴岳阳城陵矶美孚油行募捐筹资,历经艰辛,在四铺街(现医院住址)购地建成1.435 平方米的三层住院楼一栋,广济医院迁入新址,并于1915年更名为广德医院。罗继任院长。他又凭借自己的胆识当即开办广德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为湘各教会医院培养了一批护理人才。
罗医术高且全面,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他利用简陋的医疗器械,于1903年首先在湖南省发现间日疤原虫、三日疤原虫和钩虫卵。1905年,他检验常德县周家店乡一陈姓渔民的粪便时,首次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并撰文在《中华教会医学杂志上发表,向世界首次报道中国第一例血吸虫病,揭开了中国南方农民“水鼓症”之谜。这一成果,仅比日本桂田氏的报道退三个月。国内外后世专家、学者一致公认:这是用现代医学手段证实中国血吸虫病的开端。有关医学教科书和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权威性专著均以此为定论。之后,他继续进行血吸虫病治疗研究。1910年,罗又于湖南岳州发现第一例美国儿童患血吸虫病。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诊治了许多疑难病症。如:一青年船民理发后,当夜两眼红肿疼痛难忍,旋即失明,经巫医治疗无效,便送往医院。罗感恩经过镜检,发现此系淋球菌人眼破坏眼球所致。后检验发现用过的面巾,果系一淋病患者所遗,虽治疗不及时,但他仍为其治好了一只眼睛。
1918年,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长兼湖南湘西镇守使冯玉祥将军一到常德,全旅官兵无论患什么疑难病,都到罗大夫处就医。冯将军称赞说:“罗为人极和蔼,医术高明,全城男女老少凡认识他的无不亲热他,信服他。”1919年春,罗为美国红十字会服务,被派住西伯利亚。下半年即返回中国常德。12月19日,罗大夫被冯旅长请进官邸为妻弟刘礼权治病。刘患有精神病,不承认自己是病人,躲在床底下不肯出来,被勉强拉出来后,硬着脖子生气。罗不以为然,耐心启发开导他,叫他做柔软操,不料,病人竞掏出支手枪,将罗大夫打倒,一弹正中罗的左腮,从右边脖子穿出,血流不止。罗被抬回医院后进行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而于当天下午去世,葬于常德德山之南。1920年1月29日,常德军警两界,举行追悼大会,冯旅长莅会并致词。次日,《大公报》以二千多字的篇幅登载了追悼会实况。
罗感恩有一位深明大义、志同道合的好妻子和一位好孩子。罗感恩被疯人枪击丧生后,罗夫人认为这是一次医疗事故,在极端哀痛之中,仍每天给疯人看病,接连三个星期。不久,美国驻长沙的领事调查此事,主张追究,要求赔偿。罗夫人约集当地牧师开会,竭力反对美领事的主张,说:“我丈夫的死,是殉道、殉职、殉志,如果要调查赔偿,不符合他生前的志愿,在天之灵也不安”。冯旅长与罗夫人商议抚恤之事,罗夫人坚决拒绝。冯知道她的孩子在美国上学,筹借八千元交予罗夫人作为其子的教育费,罗夫人坚辞不受。冯把钱直接寄往美国,托一位朋友转交给罗公子。罗公子毅然把钱寄回常德,并附信说:“父亲为职牺牲,正是完成了他的志愿… 我已发誓,必以自己的力量供给自己读书,决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务请您允许成就我这个誓愿。”冯玉祥将军对罗感恩罹难一事终身难忘。为了纪念罗大夫的不朽精神,他在广德医院前面临街处建造了一座纪念亭。后又在湖北汉口建造了座行营礼拜堂,名“思罗堂”,冯调任陆军检阅使后,又在北京南苑建造了“感恩堂”。1937 年,冯因公第二次到常德,特到罗大夫墓上致祭,并建立一块大墓碑,将前述罗大夫殉职及其家属的感人事迹刻于其上,以垂永久。在罗去世数十年后,冯将军在自传《我的生活》一书中,专节详述了这些动人故事,表达他的崇敬之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