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毕磊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30 16:53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毕磊(1902年一1927年),号安石,笔名有三石、坚如等,澧县人。7岁,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附属小学读书。14岁,小学毕业,以品学兼优免费入明德中学。1922年以官费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是年11月,与同学余鸣銮等发起组织“知用学社”,声明以“求知致用”为宗旨,主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1924 年,毕磊等知用学社社员在广州市纸行街开办知用中学,以“求革命之知,致革命之用”为校训,毕磊教授英语课。是年4月下旬,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学生阮绍元等数十人,共同组织“民权社”,毕磊作为知用学社重要成员参加民权社,并成为骨干分子和“民权报”创办的《民权》旬刊主编之一。是年,毕磊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特别党部委员。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毕磊目睹帝国主义侵略者与国内封建军阀势力相勾结,任意杀害中国人民的暴行,思想受到冲击决心与广大青年同学一道,投入抗议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政治活动。6月“沙基惨案”发生后,毕磊毅然抛弃“不问政治”等错误观念,主动靠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学生社等进步社团。是年9 月,由新学生社倡议,成立“广州革命青年联合会”,邓颖超代表新学生社参加并主持联合代表大会,毕磊代表民权社参加这一活动,被选为联合会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继而被选为广东大学学生会主席。1925年底,毕磊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磊入党后,致力于广州地区学生运动的团结统一工作。1926年2月,广州各界青年团体选举成立青年运动委员会,毕磊当选为委员。5月7 日,广州地区工农兵学商各阶层群众4万余人举行纪念“五·七”国耻大会,毕磊代表广州学联,与毛泽东等人一道,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不久,毕磊转入中山大学文科学习,仍从事学生运动,担任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学生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协助学委会书记代英工作,兼管黄埔军校青年工作。毕磊在群众中威信高,工作出色,成为广东省青年学生运动领神人物之一。是年7月,毕磊负责筹办并主编以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宣传部名义发行的《广州评论》旬刊撰写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出版《北伐专号》《拥护(省港)罢工专号》等专刊,起到了重要作用。1926年秋,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召集穆青、恽代英、李求实、毕磊等人开会,决定要求中山大学当局聘请恽代英、邓中夏等人担任中山大学政治训育员,聘请鲁迅到校任教。经毕磊联系,鲁迅决定接受中山大学聘请,陈延年指定毕磊代表党组织负责公开与鲁迅联系。毕磊常将共产党主办的有关刊物送给鲁迅阅读,使其了解党的政策和政治形势。同年,郭沫若到广东大学任教,毕磊主动接近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向党组织反映郭沫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志愿,受到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的重视。1927 年,郭沫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4日,驻广西的桂系军阀发动突然袭击,疯狂搜捕和杀害大批共产党人,毕磊与萧楚女等被捕人狱。戴季陶(时任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中山大学校委会委员)等曾向毕磊劝降,遭到严正拒绝。不久,毕磊即遭杀害,时年25岁。鲁迅文章多次提到毕磊,在《三闲集》中写道:“果然毕磊君大约确是共产党,于四月十八日(应为十五日)从中山大学被捕。据我的推测,他一定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看出很是瘦小精干的湖南青年”。直到1928年冬,鲁迅还对曾经与毕磊一同来访的徐文雅沉痛地说:“毕磊死了,是被铁链锁住死的。

终审:陈丽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