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熙绩
杨熙绩(1886年一1946年),字少炯。祖籍江西省樟树人,出生于常德城小西门正街集和堂药店,幼时入私塾读书,聪明过人;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后入德山书院与谭肖崖等同学日谈国事,萌生反清思想。清光绪三十二年,杨熙绩应刘复基之约赴长沙开办“中外名报代派所”,暗中销售《民报》。五月,长沙各界举行陈天华姚宏业二烈士葬礼,杨熙绩手执白旗,高唱哀歌,送灵枢至岳麓山安葬。事后,他于光绪三十四年辗转东渡日本,入东京政治学习,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杨熙绩赶往武汉。躲过岳州,遭清军哨所盘诘而被抓,因无辫发,险遭杀害。后因病回家休养,并协助张炯办理同盟会常德支部工作。民国元年,杨熙绩任省二师国文教员兼常德烈士祠董。当年各界将刘复基等烈士灵位供入常德烈士祠,他撰写并朗读祭文,闻者无不悲伤动容。此后常德凡有公祭,祭文皆出其手。“二次革命”失败后,杨熙绩逃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期间,他随孙中山到广州,任护法军政府秘书。11年5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时,杨熙绩自带机密文件,保护孙中山逃到永丰军舰避难。
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大改组,杨熙绩出任文官处文书局长,后晋升文官处长。某轮船公司送巨金二十万元,求他以国民政府名义批准某项权利,他断然拒绝。后来,肖佛成题“铁面冰心”四字相赠。常德父老呼他“穴躬”,意即“穷官”。
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三派互相倾扎,杨熙绩一贯拥胡反蒋。民国20年2 月,胡汉民因反对蒋介石被软禁南京汤山,杨熙绩醉卧行政院破口大骂“蒋介石叛党卖国”。不久,杨熙绩到广州策划陈济棠、李宗仁反蒋。5月27日,国民党各派政客、粤桂军阀汇集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非常会议,成立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同南京国民政府抗衡,杨熙绩被推为该部执行委员和政务委员,并兼任审计处长。“九一八”事变后,西南与南京达成蒋介石下野、广州结束非常会议的协议。11月,双方分别在南京、广州召开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杨熙绩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嗣后,西南维持半独立局面,他追随胡汉民在该处工作,不久,胡汉民死,肖佛成继任主持西南的党政,为了配合军事进攻,肖派杨熙绩潜行湖南,联系湖南省主席何键反蒋,而蒋已抢先控制衡阳将他截留。他联何之事也未能实现,便辗转至南京。
6月下旬,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期间,审计部长林云咳请杨熙绩出任该部次长,而孙科、何应钦推荐他作湖南省主席,他说:“我一个光杆司令,若作省主席就会象张兰轩(难先)主鄂一样,必无好结果。”杨熙绩无意在蒋介石眼下任事,便决计去西南。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他移居广西桂林。
民国28年,湖南省成立参议会,杨熙绩当选为参议员,仍居桂林。民国32年10月,回常德探亲。不久“常德会战”爆发,他避难到常德逆江坪,日日关心战况。日军败退后,守城师长余程万被逮。杨熙绩认为余程万虽擅自突围,但实属追不得已,并且守城半月,重创来犯之敌,且军纪严明,深得百姓爱戴,便联络常德各界人士打电报给重庆国民党中央请保,最后使余程万得以减刑出狱。
民国35年冬,杨熙绩病逝于桂林,时年60 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