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蕴真
邹蕴真(1892年一1985年),汉寿县南乡邹家坪人。6岁读私塾,12岁因家贫学两年。 1911年,入县立教员养成所。1913年考进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同在八班学习,有五年半同窗之谊。
1918年春,毛泽东邀集十三人创立新民学会,邹蕴真是发起人之一。1919年,他自动捐款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于长沙潮宗街。是年夏,《湘江评论)创刊,他四处奔走,推销该刊。次年8月,谢觉哉主编《湖南通俗报》,与周世钊同为编辑。年底,帮助毛泽东创办长沙自修大学,撰文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哲学。1924年,毛泽东遭到湖南军阀政府通缉,化装成农民,潜到长沙,邹蕴真冒着生命危险,多方设法掩护,一再转移隐蔽地址,至天黑更深,送毛泽东乘轮船赴沪转粤。
在新民学会里,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派认为社会不平的来源,既根深蒂固,又错综复杂,非彻底革命不可。但是,作为改良派会员的邹蕴真,却认为教育普及是第一要务,故从1918年夏一师毕业后,就致力于教育救国。1922年,人南京东南大学学教育。1924一1949年,历任长沙市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私立明德中学、周南女子中学、楚恰中学、岳云中学以及国学专科学院等学校教员。此间,曾因日寇南侵,避难回县,兼任一年县教育局长,创办汉寿中学。日寇投降后仍同长沙任教职,并开始以私人资产等办人化学校的人化农场、尚未成立,长沙即庆解放。
1950年春,邹蕴直应毛泽东、徐特立等人函邀赴北京,由中央统战部介绍至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5月某日,毛洋东派车接他到中南海会。这是久别23年后第一次重逢。一见面,当邹蕴真表示饮佩之情时,毛高兴面又谦地说:“没有什么,还是第一师范学习的那一点点。”接着又说:“当年我们想把国家好苦于没有办法,东找西找,才找到马克思主义。”
一面叙旧,一面亲为的酌酒削果情辞款挚如旧。从此,毛泽东不时惠书、接见,训勉有加。1951年冬,邹蕴真由革命大学分至出版总人民出版社工作。1956年由国务院聘入中文史研究馆,直至1985年病逝。
邹蕴真数十年勤于文章,著述较多,哲学、文学理论,都曾涉猎,亦长于诗词,与毛泽东年轻时代就多有唱和。遗著有《国学概论》、《哲学概论》、《调怅集》、《文学概论》、《诗词原理及其他》、《汉字改革概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