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张德琇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28 11:07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张德琇(1909年一1989年),出生于汉寿县城一清贫塾师家庭。193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留校任教育研究所助教兼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42一1946年,任四川教育学院讲师、副教授。1949年9月,赴美国参加国际劳工会议,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于学、哈佛大学、马列蒙学院,同时从事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学科的研究教学工作。

张德琇是扎根中国土地的知识分子。她身居异国二十多年,但心里总装着祖国,时刻眷念中华同胞。她在《华侨日报》上撰文,揭露帝国主义企图侵吞中国罪行,号召海外华侨捐款资助祖国的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她更加思念祖国。有人多次劝她加入美国籍,她正色回绝:“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祖国去。”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她欣喜万分,次年春,便以探亲为由,绕道加拿大回国,实现其夙愿。

回国后,她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她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生活。向学生授课时,总是说“还是祖国好!”。她生活朴素,把钱省下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每年“六一”节,总要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赠送一些礼品。1982一1988 年,共认购国库券一万一千元。1988年12月,湖南师大校庆时,她把节省下来的一万元钱捐给学校,校领导表示要成立“张德琇教育研究成果奖励基金会”,她坚持不用个人名义并说:”人是国家的人,钱是国家给的,我要全部还给国家。

张德琇早年有过一次短暂而不幸的婚姻,对她刺激很深。此后,再未婚嫁,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1946年出国前,她的心理学论文《语数位形测验的编制报告》获全国学术二等奖,成为我国心理学界第一次获得全国学术奖的学者。同年,她带着《儿童心理发展》一文赴美国参加国际劳工会议。回国后,她年过花甲,仍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撰写的《教育心理研究》一书,在全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被列为研究生教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系国家教委“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她还计划在有生之年完成两部专著并准备大量资料,终因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终审:陈丽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