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笃伯
戴笃伯(1931年一2009年),出生于汉寿县株木山乡清水坝村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7 月,毕业于汉寿县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8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汉寿,戴笃伯报名参军,在38军112师335团政治队任文化教员。他善于思考,当时为战士进行扫盲教育没有教材,他把张贴在各处的宣传标语收集起来,发动会写字的战友抄写成册,充当识字课本。这一做法,被称之为“标语教学法”,受到师部嘉奖,戴笃伯因此荣立三等功。1950年春,戴笃伯随部队开赴吉林省通化地区。这时,戴笃伯除担任文化教员的教课任务外,还参加紧张的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他开始投手榴弹,只能投10多米,经过一段时间日夜苦练,竞猛增至30多米,是全团新战土进步最快的一个,师党委发出了“以戴笃伯为榜样,苦练杀敌本领”的通知,戴笃伯成为全师的先进典型。
1950年9月,38军奉命赴朝。戴笃伯改任一营五连文化教员。他随部从广西出发,日夜兼程,直奔朝鲜战场。1950年10月19日,飞虎山战斗打响,戴笃伯所在的五连担任主攻任务。战斗打得勇猛顽强。志愿军抢占飞虎山后,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攻。肉博战惊心动魄,戴笃伯正在三排阵地救护伤员,突然敌人扑上来了。千钩一发时刻,三排长马忠奎一声怒吼冲杀过来,一连捅倒靠近戴笃伯的四、五个敌人,几个高鼻子美国兵扔掉手中武器,连滚带爬地翻落下山。笃伯再次发现三排长时,他已牺牲在血泊中。戴笃伯猛地扑上去楼起排长,扳开他紧握的手,拿下一枚没有来得及投向敌人的手榴弹。当敌人再次发起反攻时,戴笃伯狠狠地盯住目标,奋力将手榴弹投出去,顿时敌阵中翻起团团烈焰,敌人被炸得鬼哭狼嚎。经过三昼夜血战,志愿军终于完成了战斗任务,38军一举全歼敌军三个师,大获全胜。戴笃伯被记大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战斗英雄称号。战斗间隙,军旅作家魏巍采访了戴笃伯。
1951年6月1日,戴笃伯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深入敌军阵地,把敌军打个措手不及,拔掉志愿军南进道路上的一颗钉子。戴笃伯又因此荣立大功一次,并火速入党,成为中共党员。1952年2月,戴笃伯任营部参谋。在上甘岭战役中,营奉命坚守394․8高地。战斗打得极其残酷,营只剩下几个人了。戴笃伯的小腿受了伤,仍然坚持作战。不久,他的大腿失去了知觉,一动也不能动。营长命令两个护士强行将他抬走,戴笃伯猛地推开救护员,大声喊道:“走开,敌人来了!”说罢,顺势卧倒,拧开一颗手榴弹向敌群中扔去。敌人更疯狂了,三辆坦克朝掩蔽体里开来,坦克后面全是敌人,头顶上还有飞机不停地轰炸。一颗炸弹的弹片击中了戴笃伯的右腿,他感觉眼角火辣辣的,只用衣袖擦了一下,端起机枪朝敌人扫射。敌人的坦克越来越近了,又有一颗弹片打中了他的左腿,他没来得及用手去擦一下,只听到轰隆一声,屁股底下一声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戴笃伯的头、腰、腿部都被打中了子弹,昏倒在掩蔽体里。敌人反扑过来,对所有躺在地上的志愿军战士都捅上一刀,戴笃伯的右眼被捅穿。三天后,志愿军夺回高地,打扫战场时,发现戴笃伯一息尚存,被送进战地医院救治。
1953年1月,戴笃伯被护送回国,先在吉林省通化治疗,摘除右眼,取出身上15块弹片,但他脑子里、腰部还有8块弹片进入太深无法取出。1953年5月,戴笃伯转浙江省绍兴疗养院。与此同时,戴笃伯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和金日成一级助章。1954年12月,戴笃伯作为一级残疾军人,被安排到湖南省荣军学校长期疗养。但,戴笃伯坚持要回地方工作,为建设祖国出力。
1955年1月,戴笃伯被安排到汉寿县棉花棉纱棉布公司做人事工作。年终,他被评为全省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初,《新湖南报》在头版发表题为《青春更美丽》的长篇通讯,宣传介绍戴笃伯的先进事迹。1958年8月,戴笃伯调汉寿县东方红供销社工作。不久,被评为湖南省先进生产者。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64年8月,戴笃伯参加全国供销总社的表彰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5年12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戴笃伯同志的决定》,戴笃伯被誉为“活雷锋”。1966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生命的光辉》一书,介绍戴笃伯的优秀事迹。1966年戴笃伯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1965年冬,魏巍从越南战场回国了,在南方一座城市散步时,在阅报栏看到《羊城晚报》记者采写的《永葆革命青春的人》的长篇通讯,口气读完。回到北京后,于12月27日给戴笃伯写了一封信:
“戴笃伯同志,你所走过的路程,你在这条道路上创造的新的事迹,给了我多么强烈的感动啊!当我想到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跌跌撞撞地为人们挑水,给病号端屎端尿,发生猪瘟的时候,还亲自摸到猪栏里尝猪食,并且还用你一点仅有的光感,借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毛主席著作我对自己讲,这是多么好的同志,这是革命精神多么旺盛的同志。多年来所悬念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戴笃伯在前进吗?是的,他在继续前进,他一点也没有停,而且走得更加扎实,更加坚定有力了。
“戴笃伯同志,你的光辉事迹中,我觉得对我们最有教育意义的,就是你那不断前进,不断革命精神,正是由于你具有这种精神,所以你通过了许多考验的关口。例如,你负了这么重的伤,以至双目失明,就是个严峻的考验,一个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提不住身子;其次,有功于人民,这也是一种考验,立功本来是好事,但是认识不正确,就会成为“功臣包袱”,包着人的双腿不能前进;再其次,这些年的和平生活,不也是一种考验吗?………职位的高低,待遇的厚薄,这对一个患得患失、经常考虑个人前途的人也是颇不轻松的考验。以上这些关口,你都胜利通过了
戴笃伯捧着来信,激动万分,失明、干涸了的眼里涌出了泪泉。1966年1月10日,他用歪歪扭扭的文字给魏扭回的信:
“魏同志:收到你给我的信,我高兴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十五年前,你用你的笔,我用我的枪,我们一起狠打击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战火,使我们结下了战斗友谊。
你在信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鞭策,我从心里感谢。要说我做的那些事情。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应做的,而且这一切离党的要求还很远。这不是客气话,我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不久以前,当湖南省委做出决定向我学习的时候,我心里很不安。过去工作上即使有点成绩,也是党不断教育的结果,荣誉应该属于党。
1966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发表了作家与战友的这两封书信。
在“文革”中,戴笃伯被诬蔑为假英雄,执行修正主义路线,受到批斗,并被遣送到老家劳动,挂黑牌,跪瓷瓦渣,受尽折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戴笃伯恢复工作,先后任汉寿县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党委书记。1978年,戴笃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帮助周文庙等乡镇建成闻名全省的“苎麻之乡”。1981年他在月明潭乡谷家冲村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家庭副业协会,组建7个专业小组,发展种养加工生产,使家庭经济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验入选全国24个省市区《农户致富经验》一书。戴笃伯还积极组织兴办麻纺、治炼、建筑、轧花、印刷、食品等加工企业,组建了11 个社办茶叶公司和茶叶加工厂,办起3个精干麻厂,总产值在3年内翻了8番。特别是在1987年筹集资金1100万元,创办汉寿县第二麻纺厂,年产麻袋400万条,年产值1000多万元,当时产品畅销10个省市,并被外贸部门定为出口产品。
1991年10月,戴笃伯离休,他作诗自励:“老壮无何异,有热自发奋;朝晖不虚度,更要重晚晴”。离休后,仍然念念不忘农民利益,为农民服务倾注心血。他还经常到各大、中、小学和县属各机关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讲述抗美援朝战斗经历。
2009年2月23日,军旅作家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戴笃伯,因患多发性骨髓瘤医治无效,在长沙去世,享年79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