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
大津法师,唐澧州人。自幼受佛教文化影响,投身佛门。成年后崇尚节俭,立志省欲,以气食为务,过苦行僧生活。他向往到西方寻访圣迹,求取真经,经常感叹说:“既然与释迦牟尼佛祖已经无缘相遇,但其继承者弥勒菩萨能够给我鼓励。我不亲自目睹菩提树的真容,拜访灵河的胜迹,怎么能够收六境,做到经三阿僧劫而求证佛果呢?”
于是,大津于永淳二年(683)从南海启程,经海路西赴印度。出发前表示结伴同行者有许多人,但到登船启航,仅他一个僧人。于是,他拿经像馈赠唐使,与其结伴,坐船泛海约一个多月时间,到达户利佛逝洲(其地位于今苏门答腊东南部)。大津在此停留多年,学习昆仑语(古马来语中一种,为印尼群岛居民语言)及梵书。先期来印度取经的义净在此与大津相见,并派遣大津回国,请求朝廷施天恩,出资在西方兴造寺庙,供西行求法的唐僧居住修行。大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事情重大,意义深远,完全置个人安危而不顾,复蹈沧溟。他于天授二年(691)五月十五日启程,走海路经广州赴长安。大津随身携带了义净新译杂经论十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
大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义净书稿被带回了祖国,成为佛学名著,世代流传;在西方造寺一事虽不见记录,但是,大津到长安游说过武则天和执政大臣是肯定的,他尽到了自己的力量。证圣元年(695),当义净回到东都洛阳,武后亲自到上东门外迎接,应该说与大津的游说及对西行求法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大津、僧哲对中国的佛教事业、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大津传》结尾处赞颂说:
嘉尔幼年,慕法情坚;既虔诚于东夏,复请益于西天。重指神州,为物淹留;传十法之弘法,竟千秋而不秋!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