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黄洞源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30 17:53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黄洞源(?一792),唐武陵人。大历初,率弟子黄山宝、胡清镐、朱神静、道童谭伯尊、陈景昕和道友朱灵辨等人在桃源观学道修真。大历四年(769),辰溪人瞿童(字柏庭)来桃源观师事黄洞源。大历七年二月,黄洞源应朗州刺史胡敬清邀请赴郡。瞿童独自在距桃源观约一里半的“仙林”中寻得一个“仙洞”,内有石室、石床、石几。黄洞源回观后十日,瞿童又在艺圃中拾得一枚秦人遗留下的棋子,状若小龟,光澜如玉,献予洞源。瞿童将这些奇异事情告诉洞源,并未引起重视。大历八年(773)夏五月三十日晨,瞿童拜辞黄洞源,相约十八年再见,然后在众目之下“仙去”。其上升处留有八个趾印。大历十一年,瞿童的长兄仙信又到桃源师事黄洞源。

黄洞源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1)迁居庐山,又于贞元五年(789)迁居茅山。贞元七年(791),润州邮人在延陵县界看见一个少年在自己前面行走,任凭怎样追赶都跟不上。到达延陵,只见他直闯茅山。又走了三十里,邮人看见少年徐步进入山门。是日,当值的为女道士萧冷然,在鹤台看见少手年持小漆函盖贮素书,未及到门边,一只脚就迈进去了。泠然问:“你是谁?”少年回答:“瞿柏庭。”接着问冷然:“黄尊师现在何处?”冷然给少年指示去处。冷然好象记得有柏庭这个名字,但究竟是什么人始终未想明白。良久,忽然记起来了,马上去见洞源,问:“瞿柏庭来过吗?”洞源唯唯,并不明谕。这年八月,洞源安排弟子:“吾将蹈海,为备装。”弟子们并不以为然。第二年,洞源化真。

虽然上述黄洞源生平扑朔迷离,蒙上了神秘色彩,但实有其人。他是道教茅山道第15代宗师上承韦景昭、李含光、司马承祯等人,下传孙智清、吴法通、刘得常、王栖霞等人。曾任唐武宗宰相的李德裕(787—850),写有一首题为《尊师是桃源洞黄洞源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生灵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既是黄洞源的弟子,可知这人便是孙智清。全诗如下:

后学方成市,吾师又上宾。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无因据石髓,分与养生人。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