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北宋至德至咸平年间,继父朱文翰任安乡县令,随母流寓安乡,在县城西北鹤港兴国观读书。安乡多灾,家贫饭食不继,常以野菜稀粥充饥;缺纸少笔,就折断芦荻在沙台里习字;盛夏,蚊逞虐,酷暑蒸人,无灯供读,便效法车胤囊萤借光;隆冬江河冰封,雪漫原野,仍坚持冷水洗面,刻苦攻读。人不堪其苦,他不改“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入仕后,敢为百姓讲话,有“敢言”之名。仁宗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西夏惧他“胸中十万兵”,不敢恣肆骚扰。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锐意革新,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重农桑,减轻役,整顿武备,推行法制,被掌握实权的保守势力罢去执政,贬到陕西任宣抚使。皇祐四年(1052)病卒于赴颍州途中。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安乡县令刘愚在范文正公读书台“绘像、立祠、兴学”。清康熙年间的翰林张明先写的《书台夜雨》诗有:“胜状高楼记岳阳,谁知踪迹始安乡”,认为范仲淹之所以能写出《岳阳楼记》,是因为他少年时曾经在安乡生活、读书,与洞庭湖有过朝夕相见、四时共处之缘。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