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远
师远,俗信鲁,四川合川人。因住持常德府的梁山廓庵,故称梁山廓庵师远禅师。
一天,师远禅师走上法堂,以“扬歧三脚驴子“的话题说法。他说:“用从锅里起开水再倒回锅里制止其沸腾,还不如把灶堂里的火扑灭;堵塞流水不让它漫溢,还不如堵塞它的源头。这才是至人的明察。佛法最精当的理解,正是在这里。这样的因缘,如今禅林中提倡的人很多,讨论的人也不少。”接着,师远列举了四种人对佛法不准确的理解,“有这样的人,只说宗师没有固执己见不肯变通,说他像回答就像回答,说他是回答就不是回答。假若这样,就不把它当回事。不见杨歧的用处,乃至祖师的用处,千差万别,接引学人的方法的门经,如何享用?又有这样的人,只是在佛的身边领会,可是与自己并无关涉。古人说,凡是语言句子,必须逐一消化最后归为自己,又怎样?又有这样的人,向来是只当作自己领会,弃掉古人用处,只知道明了自己的事,古人接引学人的方法如何享用?既然用不下,但又像抱着桥柱洗澡,要放手又不能放手。这也是一种病。又有这样的人,却到许多地方去领会。假若这么领会,这种病最难治的。所以,他说的话有巧妙的地方,参学的人最终难以摸索,才试图接触心性,马上又出现了距离。前辈把它叫做杨歧宗旨,必须是他屋里的人,到了这样的地步才可传授。”
杨歧宗,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支派,由北宋方会(992一1049)创立。师远是杨歧方会的四世法孙,上承大隋元静(1065一1135)禅师。“杨歧三脚驴子”,是禅宗史上的著名公案。《五灯会元·方会》记载:问:如何是佛?师云:三脚驴子弄蹄行。进云:莫只这便是么?师日:湖南长老。所谓“三脚驴”,自然是世界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有人猜测,方会以此拟象可能是暗示有、空、亦空亦有,全体大用,依此而行,因为杨歧方会主张空有一如,一切是一,一是一切。体用必依经空、有而显,而自性又是也空也有,所以这头驴要以三脚弄蹄而引。师远列举的四种人的观点都存在偏颇。
接着师远禅师说:“这一公案应当还他绝顶聪明的人才能领悟。这不仅是禅僧不能领会,就是现在天下禅林中,出世开化别人的,也少有能领会的人。假若要领会,还要到威音王那边,空劫以前,轻轻细看,提起就走,按着就转。面向万仞峰前进一步,就可以笼罩古今,把住天下人的舌头。现在有这样的人吗?有的话,就站出来说说看。如果没有,再听我一颂:三脚驴子弄蹄行,直穿威音万丈坑。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润下太忙生。湖南长老谁能会,行人更在青山外。”
“威音王佛”,是过去世最初之佛,故禅林中常用“威音王已前”,“天地未开以前”,“空劫以前”。师远的颂说,驴虽三脚,却弄蹄而行,并且威力很大,直指人类本有的纯正精神境界。此时,一切自然,云在岭头,水流涧下。只有这才是绝顶聪明的人能领悟。其实,对三脚驴子任何知性的解会,都是徒劳。因为它的本身对于知性来说毫无意义。
关于得道的途径与效果,师远禅师上堂讲法时说:“天得道以清,地得道以宁,君王得道以治天下。这个话,是家常茶饭,要知道讷僧,另外有特别之处才能得到。现在说说僧门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天得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地得道,万象森罗及瓦砾;君王得道,上下四维无等匹。说说僧得道时怎样?要知客从何处来,闲持经卷倚松立。”
有一次,师远禅师浴佛走上法堂,举说“药山浴佛公案”,随手来一偶说:“这僧问处,依稀越国,仿佛扬州。药山答来,照似流星,机如电。点检将来,二俱不了。假若是我山僧就不会这样,正当这个时候,才听到他问只沐浴了这个,没有沐浴那个。只管调转木勺柄给他,等他准备评论的时候,就把冷水当面泼出。假设这僧人神通广大,又具有很好的智慧,也没有地方施展。我就冒昧地问问大众,这个就暂且放置一边,把什么叫作那个?”师远禅师说完离开禅座,又说:“佛殿烧香,为你说破。
浴佛,佛家在释迦牟尼的诞生日(农历四月初八)所举行的纪念仪式。有个和尚在浴佛,药山惟俨禅师便说:“这个从你浴,还有那个你能浴吗?”浴佛的和尚也不示弱,就说:“你把那个拿来我浴。”禅师作罢。“药山浴佛公案”中的“这个”、“那个”,在特殊语境中可以作为清明本心的象征,侧重于本心的不可言说。
梁山廓庵师远有《十牛图颂并序》行世。十牛图依次为“寻牛”、“见迹”、“见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原”、
“人垂手”。这十幅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十牛图颂并序》与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唐释玄觉的《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很大,它不仅流行国内,引起了无数后世禅人的吟和,而且远播韩国、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本的一山国师所著的《十牛图颂》,就是依据师远的《十牛图颂并序》的框架创作而成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