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文澍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7-28 11:07 来源:常德市博物馆

文澍(?一1515),字汝霖,号橘庵,明桃源人。以军籍中云南天顺己卯(1459)乡试,成化丙戌(1466)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郎中,出补四川重庆知府。政尚宽平,有古循吏风。岁饥,请米万石,赈活甚众。有巨盗啸聚山林,以理晓谕,使其复业。盗感激其诚信,随即解散。后以与监司,调贵州思南府,遂告休,回到家乡桃源县木塘。

文澍祖籍南昌,曾祖均玉,始避地桃源。文澍与王守仁的父亲王华为同科,两家是世交。正德年间,王守仁贬贵州龙场驿丞,两次路经常德都拜访看望文澍,结下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路经常德,用冀元亨的话说“遇文子于武陵溪上,与之语三夕而不辍,旬又五日而未能去。”门人问王守仁:“您与文子的感情怎么会如此之深厚呢?”王守仁作了解释,原文如次:“人也朴而理,直而虚,焉学审问,比耄而不衰。吾闻其莅官矣,执而怒,惠而节,其张叔之?吾闻其居乡矣,励行饰己,不言而俗化,其太丘之?鸣乎!于今时为难得也矣!”王守仁认为就文品行与才干,在当时非常难得。两人分别仅五年,文澍去世,王守仁作《文橘庵墓志》。

文澍“博学,为文古淡有思致。”他写的《桃花源赋》,世人评论说:“词多辨神仙之渺茫,述贤哲之雅言。”他认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的立意是讽喻世事。在赋的结尾处写道:“黄虞之神圣兮,俨垂拱其无为。斯民安于耕凿兮,惨四海其疫。快睹圣人之御极兮,招逸民其来归。”文澍希望朝廷效法圣贤实施无为而治,让老百姓安于耕凿。如果大家都感觉不到有“帝力”制约,天下就会太平。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