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褫
杨褫,字介福,明武陵人。中弘治壬子(1492)解元,丙辰(1487)成进士,改庶吉士。历刑、礼、兵、吏四科给事中,多建树,有忠声。当时,外藩讨好皇帝,推介方士,杨褫上疏,极力劝阻,认为“羽流幻术,不宜蛊惑圣心”。内戚横行,杨褫上疏,揭露其行为不轨。武宗将杨褫列为名御史。父卒,朝廷遣官赐祭葬。在兵科时,为节省开支,奏请免除常卫中擎生而增多的马匹。遇民间利病,多次寄书当路,如写给邓巡抚的《请赈荒书》,表达了对灾民的拳拳深情,历久犹传。后以宦官刘瑾,耽心罹罪主动请求“致仕归”。
回到家乡后,创“闻山精舍”,偕蒋信、冀元亨诸人讲学。龙膺的祖父龙翔霄也在杨褫门下受业。杨褫与王守仁有同样遭遇,明正德二年(1507),王守仁贬谪龙场驿丞路经常德时,杨褫率学生拜会王守仁,并安排王守仁在常德讲学。瑾败,杨褫重新被起用为吏科给谏,转通政司,晋南京太仆寺卿。
杨褫有疏稿、诗文行于世。他所写七绝诗《苦旱坐寺望雨不至》,体现他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一道不辞劳苦地抗击自然灾害:
江天漠漠渚烟空,清梵高飘午阁风。泼墨悬麻那对眼,欲抛双剑截妖虹。
另外,杨褫作《德山寺次韵》诗四首,其中一首被收刻常德诗墙:
家近沧江复迩山,青螺枕绿杨褫湾。断岸瀑挂虹千尺,绝顶僧分云半间。鸟逐风斜迁阁度,猿窥果熟隔枝攀。梵钟纵报诸天,渔笛徐吹钓月还。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